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坚守初心的瓷都工匠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本报记者黄颖

走进陈烙铭工作室,如同走进了一座雕塑瓷的博物馆:一件件构思精巧、形态各异的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记者见到陈烙铭时,他正为准备参加中国美展的新作品《低头族》烧窑。关上窑门的那刻,他松了一口气。

陈烙铭出生于陶瓷世家,受到家庭的熏陶,他3岁开始玩泥巴;高中毕业后,来到景德镇雕塑瓷厂做陶瓷,一干就是30年。

雕塑瓷,被称为陶瓷艺术的“重工业”,工序复杂,有镂、堆、塑、雕刻等18道工序。经过10多年的锻炼,他不仅能独立完成从制模、成型、烧炼到色釉、装饰等整套工艺,而且成长为陶瓷雕刻、堆雕的熟练工。但他并不满足。

“雕塑无大件”,这是业内流行的行话。为挑战自己,他和父亲酝酿探讨,能否做个陶瓷大件?那年他26岁,说干就干。陶泥难以一次成型;高度太高容易倒掉;烧制易裂;窑门高度不够……经过一次次失败、尝试,一个高2.1米、重公斤的《站莲观音》终于成功问世,打破了当时的世界吉尼斯陶瓷精品纪录,也使他声名远播。

开工作室、建窑,他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事业顺风顺水,他却停下了生意,开始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拜师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他的视野打开了,不时有创作灵感,经常半夜两三点,跑到工作室创作。

年,在刘远长的引荐下,陈烙铭承接韩国千件陶器大型土偶的再创作项目。对陈烙铭来说,这是一次更大的考验:以前没有做过陶,且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度高。他迎难而上,件模型很快完成。但烧窑又遇到一系列难题:普通窑一次只能烧四五件,于是他多次往返浮梁县,用当地的龙窑烧制;烧制成功率低,件作品,往往成功不到50件……多个日夜,陈烙铭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件陶偶终于如期完成。

近些年,由于雕塑瓷工作辛苦,付出回报低,很多从事雕塑瓷的手艺人都纷纷转行。

“越是做的人少,越需要我们去坚守。”他把家搬到工作室,用更多时间潜心钻研雕塑技艺。突破传统技法、工艺,创新研制窑变釉技术,解决克服不易成瓷等难题;走出去与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学习交流,将传统雕塑融入当代主题、现代元素,成功创作了一批较具影响的现代雕塑瓷。他创作的《五子登科》《梦》《年轮》《乡土》《达摩》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省市陶瓷大奖赛金、银、铜等奖项。

从事雕塑瓷30年,他找到了工匠的自信和幸福:不仅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能工巧匠”、“瓷都工匠”等荣誉;作为瓷都唯一的工匠,与其他37位艺术大师参加景德镇陶瓷七十二道工序雕塑创作;还应邀去埃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参加国际交流。近年先后带徒人,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因为选择陶瓷,留在景德镇扎根创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