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厚重伊川历史文化名人之十八唐代诗魔白 [复制链接]

1#

原创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

唐代诗魔白居易(一)

李耀曾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贞元十五年(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贞元二十年(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长庆四年(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方和三年(年),白居易58岁,罢刑部侍郎,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在龙门香山的十八年间,白居易的主要生活活动在伊川。他曾一年四次到李德裕的平泉山庄游玩,写下了“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的诗句。更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晚年“心中别有喜欢事,开得龙门八节滩”诗句中的“八节滩”,就在伊川县今天的马营以北河段。

开八节滩

白居易退居洛阳的时候,龙门伊阙南面今伊川境内的河道比较危险,河床不平,时不时有“剑棱”怪石突出水面,有堆积的卵石阻碍水道。来往船筏常触石遇险。人称此地为“八节滩”。白居易常住龙门香山寺,坐禅听经,自号“香山居士”。他时常见到船公下水推船过滩的事情。特别是严冬寒日,刺骨的顺河风吹着,船夫们赤脚踏碎薄冰,抖着身子弓腰推船前行。诗人为此难过得落下泪来。有时甚至彻夜难眠,听着船夫们饥寒交加的哀叹声发呆。他想:一定要修好这条水路,为百姓们解除忧苦。

唐武宗会昌四年,已经73岁的白居易碰到朋友悲智僧,说到修水路事,两人志同道合,便携手实施计划。他俩走乡串户,四方游说,劝有钱的人家出资,劝贫穷的人家出力。筹集的经费不足,白居易不仅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忍痛变卖了自己心爱的皮袄,卖掉了为朋友元稹写墓志铭时元家赠送的银鞍玉带。八节滩终于修通了,船筏可以畅通无阻。诗人高兴得意气风发,“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欢喜偈》)”他还挥笔写下《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中一首道: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伊阙险阻变坦途,穷船工世世代代不忘诗人的恩德。在现今的龙门大桥未修以前,河西岸的白姓人过河到琵琶峰为诗人上坟时,只要说声是诗人的后代,船工马上会笑颜迎送,免收船费。

伊川新闻

伊川县广播电视台伊川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官方平台

总监制郭明杰监制赵艳红

编审谢琨周中强制作姜琰

原标题:《厚重伊川:唐代诗魔白居易(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