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宫殿,多数是类似于故宫类的代表皇家的宫殿,但今天和大家说的这座宫殿却与众不同。甚至严格来说它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宫殿。它就是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新平村的一处高地上,耸立着全身镶嵌了数万件各色瓷片、瓷瓶、瓷盘的色彩斑斓的巨大圆型建筑——“瓷宫”。如果把它称作为宫殿的话,可以说是中国最独特的宫殿了。
这样一座独特的宫殿,如今是当地的一个2A级旅游景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瓷宫竟然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建造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说瓷器,景德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瓷都,自汉唐以来,其制瓷历史来源已久。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擅声,而且海外亦广为流誉。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古时的景德镇称为昌南镇,历史上一直属于浮梁县管辖。宋朝时期被宋真宗以年号赐名景德镇,素有“千年窑火不断”的美誉。
而这位如今近90岁的耄耋老人,也就是瓷宫的建造者,就是瓷都景德镇人,名叫余二妹。余二妹出生于年,从12岁开始便跟着舅舅在陶瓷作坊里学手艺。后进入瓷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制瓷手艺。改革开放后,她自己经营柴窑和陶瓷厂,还经常去大城市跑销售。直到有次,当余二妹在天津看到“瓷房子”的景点时,她暗自许愿,要建一个属于瓷都景德镇的“瓷宫”。
为筹建瓷宫,余二妹从80岁开始付诸行动,余老太的想法遭到亲友的一致反对,但并没有影响她要这么做的决心。她认为身为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瓷宫”是理所当然的,建造“瓷宫”对她个人和景德镇,都极具意义,这也是与瓷器打一辈子交道的她的心愿。
包括选址都是有讲究的,虽然新平村相对来说比较偏僻,但新平村是景德镇陶瓷的源头,所以余二妹就选址在这建瓷宫。筹建第一座“瓷宫”时,她整整花了5年,倾其所有,前后投入余万元,用上了其一生收集的6万多件瓷器,80吨瓷片,于年年底竣工。“瓷宫”不仅用光了积蓄,老人还变卖了金银首饰和一部分收藏,欠下几十万元债务。为了省钱,老人没有请设计公司,每个细节都是她自己设计,最后她选定了整体外形似福建土楼的造型。
第一座“瓷宫”完成后,年初余二妹建造瓷宫的“姊妹宫”。余二妹介绍说瓷宫主题是千年瓷都陶瓷艺术的展示,“瓷宫”内部分三层,每层平方米,第一层是以青花陶瓷为主的高温瓷为主,第二层是粉彩瓷,第三层则是前两者混搭。除了基本的陶瓷装饰外,她还准备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四大古典名著的故事瓷板画与个中国历代帝王瓷板画、罗汉瓷板画陈设其中。
整座宫殿的外墙都镶嵌了各色瓷器,主要都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器一半嵌入墙体,摆放成各种造型,花样百出,风格别出心裁,并且施工难度却很高。在瓷宫正门,7个青花釉色的“千年瓷宫万年藏”的大字镶嵌在大门上方,大字下面分两层放置了十八罗汉的陶瓷雕塑。还能看到一幅“高风亮节照千秋,善良美德传万代”对联。“宫殿”顶部粘贴了大量瓷碟,“宫殿”侧门摆放的是雕塑瓷“睡八仙”瓷板画更是多不胜数。
而姊妹宫主题侧重于娱乐和风俗。姊妹宫的第一层以婚庆民俗为主,二楼是娱乐场所,供游客唱歌跳舞;三楼主要展示浮梁深厚的茶文化。余二妹坦言,她要让这两座瓷宫用瓷器讲述景德镇的陶瓷史,讲述中国厚重的文化与历史。
而瓷宫本身也代表着民间工艺,是景德镇无数普通陶瓷艺人的作品,可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民间陶瓷艺术宫殿。怪不得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尤其是刚建成的时候,引来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