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1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现象解析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自网络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复词的两个语素义相同或相近。如:贪婪、想念、书籍、和谐、生产、智慧、行走、美妙、呼唤等。看下面的例子:1.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既已”属同义连用。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张衡传》)“皆共”属同义连用。3.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诛杀”属同义连用。4.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往如”属同义连用。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谤讥”属同义连用。6.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乐羊子妻》)“怀思”属同义连用。7.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爱怜”属同义连用。8.反归取之。(《郑人买履》)“反归”属同义连用。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10.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根本”属同义连用。11.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别离”属同义连用。1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革灭”属同义连用。利用文言文中同义复词连用,两字意义相同(相近)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推测一些不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三国志常林传》有这样一句: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句中“冲”由于义项冷僻很难理解,如果懂得同义复词连用,两字意义相同(相近)的特点,由相邻的“幼”字,可大胆推断出“冲”意为“年幼”。又如:《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一章中有这样一句: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其中“夷”字作何意令人费解,若结合“诛”字,根据同义复词的特征,可推断出两字同意,合起来译作“诛杀”“杀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