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更多精彩,
近日,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磨”,由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持编纂的《景德镇城市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正式出版。1月11日,记者来到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图集》编纂的艰辛过程采访了相关人员。
“《图集》编纂工作从年开始,历时三年编制完成,在年11月正式出版。《图集》包含了景德镇历史沿革、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特色产业等,用地图语言通过图、文、表方式综合展现了景德镇发展变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科科长王朝首先向记者介绍。
数百名学者三年呕心之作
“这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个人很难完成。”王朝介绍时谈到,没有国家、省、市各相关单位各部门的支持,没有先后数百名参与者默默无私的奉献,要完成如此厚重的成果根本无法想象。
《图集》中每一个图组的设计和内容的选取,每一幅地图的绘制,都是编绘者不断吸纳最新的资料,多年潜心治学的成果;城市陶瓷遗址与布局图组更是由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亲历者所绘制,可见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据了解,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心重视下,《中国城市地图集》总编纂委员会指定景德镇市为《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第二批、江西省第一座开展《图集》的编制试点城市。年3月22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在山西太原组织召开《中国城市地图集》第二批编制试点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地图编制试点工作正式实施。我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编制工作的开展做到亲自指挥、亲自调度、筹措资金。同年5月20日,我市《图集》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同步择优选择编制队伍,由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中心承担《景德镇城市地图集》编纂工作,为编纂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同时在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了《景德镇城市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按照编纂委员会统一部署,共34家成员单位参与《图集》编纂,并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保持沟通、互动,交换意见,取得技术上的支持;编委办与各成员单位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定期组织成员单位研究会商,广泛征求成员单位意见,为《图集》提供丰富详实的编纂素材;解决《图集》编纂过程中的问题,按照国家、省、市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扎实开展《图集》编纂工作。
秉承“工匠精神”力求精益求精
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这是每一位《图集》编纂工作者秉持的坚定信念。年底至年初完成第一轮审核工作,几窑经修改完善后,将《图集》样稿呈送市委市政府审阅。市委书记钟志生对《图集》的内容准确性、美观性、易读性等方面的修改作了批示,随后,编委办邀请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责任编辑研讨进一步修改工作,对编纂工作总的工作思路作了调整。
图集第一轮审核工作的结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加工提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年7月初,编委办组织34个相关部门单位对《图集》进行了第二轮审核,面对人员少和资料查询困难的情况,编辑部再次组织30多名技术骨干加班加点,对新收集到的大量相关图片和编制图集所需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图幅设计、编制、质检,对区域图进行了全面更新,街区详图、索引和绝大部分序图重新编制。
自年初以来,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老师多次亲临我市指导工作,不吝赐教;编辑部多次到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学习、请教,专家老师针对每一幅图内容及表示方法、每一帧照片使用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成员单位多次审阅《图集》、序图,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修改打磨完善,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秉承着“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风范,以对事业、对社会、对历史和对学术负责的精神贯穿于工作始终,为地图集的成功出版发行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劳动。 “《图集》作为景德镇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在编纂过程中,有关资料的采集、图片的选择上历经千辛万苦。《图集》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江西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中心、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图集》得以出版,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院长张镇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传承后世打造“百科全书”
近年来,景德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双创双修”工作持续推进,从“塑形”到“铸魂”,改造了棚户区、改善了民生、改变了城乡面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发布,让这座古老的瓷都迸发出新活力;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则宣告了景德镇市历经数年执着追求的创建梦想终于圆梦。如今的瓷都老城保护再现历史韵味、新城建设展现特色魅力、城市发展体现城乡融合的山水风情。而以《图集》为载体,充分展示、全面反映了景德镇这些年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城乡环境。
一本地图集,是走进一座城市的钥匙。今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在景德镇举办,《图集》就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讲好城市故事的形式,包括序图、区域图和街区详图等篇章,精选多个专题多方位讲述景德镇的城市地理和文化故事,介绍景德镇作为全球城市、国家陶瓷传承创新试验区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习俗、城市发展等情况,娓娓向游客、读者讲述和描绘景德镇“三面青山一面水,一面瓷器半城窑”的千年古城故事和“国家陶瓷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宏伟蓝图以及“老城市新活力”的今昔巨变。
传承与创新——有学者如此评价《图集》的学术价值:传承的是对景德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创新的是在许多新开拓的功能领域,《图集》将史料直接转换为绘图元素,通过平面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建一个“认识瓷都、解读瓷都”直观而形象的“视窗”。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为来宾形象直观地展现我市的自然风貌、人文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还是为宏观决策、规划管理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科学依据,这部《图集》都会愈来愈珍贵。
“《图集》内容丰富,涵盖了景德镇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变化都浓缩在这本图集里,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是全国乃至世界认识、了解景德镇、宣传推介景德镇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张镇冬说。
《景德镇城市地图集》
16开本,由序图(10幅)、区域图(17幅)、街区详图(44幅)和索引四部分组成。《图集》运用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辅以文字说明、精美图片和图表,全面系统地展现景德镇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古镇瓷都特有的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旅游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状况。
序图在选题和内容表示上力求突出体现景德镇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由城区变迁、文化古迹、古镇里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瓷工艺、古窑遗址、历代名瓷、陶瓷教育科研、陶瓷创意、陶瓷产业等彰显瓷都特色的专题图,衬托开篇的世界瓷都、千年古镇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风貌。市域全图、中心城区、交通旅游、自然景观、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瓷都蝶变、城市规划等专题则宏观表达瓷都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
景德镇市域图和县(市、区)图、矩形分幅区域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成图比例尺分别如下:序图中全市域图采用1:35万、1:52万;区域图中按行政区域分幅的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浮梁县分别采用1

万、1:5万、1:22.5万、1:25万,区域图中矩形分幅图,景德镇市中心城区2幅图采用1:5万,其余图幅釆用1

万;街区详图中景德镇市及乐平市中心城区采用1:,景德镇市郊区、乐平市郊区与浮梁县城区采用1:1万。
01
《图集》以地图独有的方式与视觉,编录了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精彩,每个彩页都烙下了城市发展的璀璨印记。《图集》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记录,优美的地理形势展现,更多的则是这个千年古镇的全景微缩。
02
《图集》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地图制图理论,借鉴中外优秀地图编制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以大尺度、多维度的表现方式,力求创新编制出的地图集既全面反映景德镇市域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布特征,又具有“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突出特点。
03
《图集》各图组页面左上角的名瓷依次以景德镇四大名瓷为代表,序图右上方的瓷瓶瓷罐素描、区域图右上方青山前的徽派民居、街区详图右上方的景德镇特色建筑素描都彰显了景德镇特色;序图右上角的“景德镇”印章以及“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字样,紧扣时代步伐。
来源:景德镇在线新闻网
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长按上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