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南景德镇游走在江东和江西之间 [复制链接]

1#

景德镇,位于长江南边的一座城市,历史上却长期游走在江东和江西之间。

她地处吴越文化和江右文化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或许正是这种特殊性,才造就了她千年瓷都的历史地位。

[江南景德镇——古镇印象]

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烙上了“江南”的属性,这不是从地里上来讲,而是从名字上来说的。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年,置景德镇,属江南路饶州浮梁县管辖。景德镇的前身是隋唐时代的昌南镇,属于江南西道,而昌南镇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初期的新平镇,属于江州。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景德镇被随着赣东北地方一并划入江南东路,从此和“江西”分离了年,中间元朝撤销了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景德镇属于江浙行省。直到明朝建立,才把赣东北地方划回江西省。

[宋代江南东路与两浙路,景德镇属于江南东路饶州浮梁县]

[宋代江南西路,景德镇不在其中]

[元代江南三行省,景德镇属于江浙行省,与江西无缘]

[明清江西行省,景德镇属于饶州浮梁县]

[当代江西地图,景德镇反噬浮梁县,注意毗邻景德镇的徽州婺源也被划入江西]

江东是吴越文化为主,江西是赣文化为主,景德镇正好处在二者的结合部上,这种边界属性集中的体现在方言的版图上。景德镇东北部地区说徽州方言(可以看作吴方言受到赣方言影响的一个旁枝),西南部说赣方言,景德镇城区则经历了徽州方言被赣方言替代的过程。明代以前的景德镇,长期属于江南东路和江浙行省,而其母县浮梁县则属于徽州方言的版图。元代动荡时期,随着讲赣方言的都昌军人的阑入和明清时期都昌鄱阳乐平等赣方言瓷业移民的涌入,景德镇城区逐渐转变为讲赣方言的地区。

[吴越、赣东北、江西方言地图,景德镇处于边界地带]

不同的渊源造就了不一样的景德镇,景德镇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明清以致民国,景德镇城区逐渐演生出三个以身份划分的民间自组织团体——都帮、徽帮、杂帮。都帮乃都昌县移民的组织,徽帮乃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五县今属安徽黄山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移民的组织,杂帮乃全国各地移民的组织,而即便是景德镇原来的土著——浮梁人也只能归入杂帮当中。

[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景德镇文史资料共18辑,三大帮各占一辑]

三大帮里,抛开杂帮,都帮属于赣文化,徽帮则属于吴越文化,前者控制瓷业,后者控制金融业,势均力敌。景德镇近年来颇为重视发掘老城历史文化,在昌江之畔建有一老城博物馆,其中一处地方专门用采集到的徽州方言、都昌方言、景德镇方言演说同样几首民谣,听来饶有趣味。

[景德镇老城博物馆]

戎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