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纪实摄影寻匠景德镇千年窑火,艺术之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江西有一个千年古镇,它不仅出产一种美轮美奂宛如珍宝的贡品,且云集了全国各地的“景漂”创派、甚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就是景德镇。景德镇,历史悠久,世界文明。多少年来,这座城市的美丽在精致的陶瓷艺术品之间,随时光闪耀流转,陶瓷就是景德镇为之骄傲与自豪的瓷器。摄影及文字:光影空间

在景德镇民间,有很多隐藏着的手工艺人,他们,秉承着代代相传的手艺;或许,时光已让他们隐逸江湖,但是,串村小巷执着地寻觅,你会发现,当今社会的守艺人。

有人说“景德镇”是因瓷而生的一座城市,更有人说“景德镇”是因瓷而得“名”的一座名城,瓷器(中国CHINA),它不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时也是人人都爱不释手的造物。

漫步景德镇,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瓷味”。你会看到,陶瓷制作成漂亮的瓷灯柱、美丽的雕塑和精美的陶瓷文化墙等,将它们布置于城市之中,使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充满了瓷的元素,瓷的韵味,处处都彰显着瓷的气息。

在新都陶瓷园,大大小小的作坊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等。

在作坊里可见到大师们“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的完美演绎。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转盘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考验手上功夫和眼力的综合水平。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古就有流动的特性,只不过之前的流动多局限于周边的几个县城,在景德镇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来自景德镇周边农村的年轻人们,因为不愿意在学业上继续深造,而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学艺,时间长了,这些外地的年轻人们通过口口相传,就齐聚到了景德镇,成就现在的“传承派”。

而现在景德镇大师们则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是漂洋过海。做陶瓷的人们却有各种派别,有“传承派”、“大师派”、“学院派”等,而最根本的就是工艺和艺术的区别。

传统的陶艺作品创新较少,讲究技术与工艺,注重复制和延续。而无论是受过系统美术教育的学院派,还是把陶瓷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半路出家的艺术家,都更偏重创新和个人意识的表达。

捺水,也称“补水”,胚胎在释釉之前要进行补水,除去利胚时的刀痕,及晒胚时残留的粉尘。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让它干透防止烧制过程变形,最好在有太阳的晴天搬出来晒最佳,上日晒下通风。

景德镇陶瓷业的辉煌,主要可以归功于两个因素:一是这里接纳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制瓷工匠,特别是北方战乱时期,这里庇佑了许多从北方迁移而来的匠人,南北方制瓷的各道工序在这里不停地发展、融合,直到今天。

第二个因素要归因于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景德镇浮梁县高岭村,这里是最早使用高岭土烧制瓷器的地方,出产的高岭土是一种质地极纯的优质高岭土矿,因为含铁量极低,是配制高级细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

画胚:也称“淡描、勾线”,按起稿的定位用青花料勾线、描画,师傅们不用起草,信手沾来。

刻花:用竹、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按照厂家定制的各种器具,不但要刻花,还要粘贴造型手柄。也是考验一个人耐心和精湛技艺。

混水:是在青花勾线的轮廓里把勾好的图形用鸡头笔进行渲染填色。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喷釉:陶瓷制品的坯体表面上,一般都要覆盖一层薄层玻璃态物质,该物质称为釉。釉具有光亮、半透明、圆滑和不透水等性质。卫生制品施釉后,表面不易玷污,弄脏后也易洗涤干净。

荡釉:瓷器内部的施釉是采用“荡”的方法,让釉均匀的覆盖瓷器的整个内、外壁。

满窑:把待烧的瓷坯均匀的分布在窑体内,称之为满窑。

烧窑:烧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画瓷:在胚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胚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勾画的,无论怎样画胚都是陶瓷工序的点晴之笔。

自古以来,景德镇之所以称为瓷都,是由于历朝历代都有其创新的陶瓷文化,如宋代的影青,元、明的青花,清康、雍、乾的“鼎盛”,尤其是品种丰富,技艺精湛,人才济济,精品迭出,正因为变革创新,才使得陶瓷文化生生不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