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话江西茶事浮梁茶概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www.hldxc.com/bdfcs/bdfcs/m/7198.html

碧绿林丘不染尘,浴霖沐露蕴清芬。

浮梁,赣东北一块富庶之地,一块宜茶之地。

浮梁地处赣皖边界丘陵山区,地属黄山、怀玉山余脉。境内群山挺拔,峰峦起伏,海拨米以上高峰有10余处,峰高谷深,山势险要,雄伟壮观。据测算,浮梁县宜茶土地共约70万亩。海拔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41.7%,其中不少平地和缓坡地,有机质丰富,适宜名优茶种植。海拔~米的丘陵,占总面积的30.6%,其中坡度平缓开阔地较多,可以发展各类茶园。海拔米以下的岗丘和平原,占总面积的27.1%。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了大批茶园,推广机耕、机采,是生产大宗茶的主要基地。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雨量,湿润的气候,形成一种光、热、水复合型茶叶生产资源。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成就了浮梁这个唐代以来的千年茶乡,成就了公元年的国际金奖。

“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浮梁出好茶,好茶在浮梁。

才饮昌江水,又品浮梁茶。浮梁茶香曾引来无数茶商与茶客。

颜真卿,唐代饶州刺史、大书法家,也是一位品茶高手。建中年间(公元-年),他引领一班文人雅士来到浮梁,在昌南镇云门教院,一连盘恒数日,白天游历山水,晚上品饮佳茗。在他的一首《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为我们留下“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的千古绝唱。

白居易是一位喝着浮梁茶长大的唐代诗人,对浮梁有着一种特殊情结。长诗《琵琶行》中的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把浮梁茶推向全国,引向世界。

当然,将浮梁茶与瓷作全面、细致品评的当属明代的汤显祖。这位被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的剧作家,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年),应邀前来浮梁讲学。他遍游浮梁山水,体验民情民风,考察地方出产,对浮梁的瓷茶生产和品质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名篇《浮梁新作讲堂赋》。其中有云:“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候是足。”精辟的语言、细腻的描述,汤显祖对浮梁茶叶与瓷器发出了由衷赞叹。

茶客们的精彩点评,为浮梁这个千年古县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浮梁之茶,成就了一大批营茶之人。

“富则为商,巧则为工。”浮梁之俗,“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宋人汪肩吾《昌江风土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唐宋时期浮梁先民的生活场景。浮梁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行“茶瓷互利,农工商并举”,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浮梁经济模式。

“中国以丝、瓷、茶闻名于世,浮梁自古产其二。瓷莫善于景德,而茶市之盛则首推磻溪。”这是浮梁磻溪《汪氏宗谱》的序中一段精彩的文字。磻溪是浮红发祥地。四面环山,山高雾浓,山肥水美,滋润着满山茶叶,也造就了一代代经营有道的茶人。其中以汪宗潜、汪孔杏为代表的十大茶商尤为突出。他们在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海通以后,磻溪“以茶输出外洋,岁赢颇卡”,推动了磻溪经济腾飞,亦带动了整个浮梁茶叶经济发展。磻溪茶商是浮梁茶人的杰出代表。继他们之后,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获得者江村的江资甫,从事浮梁茶研究几十年、曾获“全国成绩卓著农业专家”的黄崇焘则把浮梁茶再次推向高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浮梁的茶叶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发展成为浮梁经济中的重要支柱。目前,茶园面积达到15.66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吨,茶叶总产值近14.7亿元,茶农人均涉茶收入近元。年,“浮梁茶”品牌首批入选中国茶业品牌馆。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浮梁茶”品牌价值达到17.11亿元。

如今,茶业已经成为浮梁县的朝阳产业,浮梁人正在续写“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历史辉煌。

(摘自:冯云龙主编.浮梁茶志.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