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贫
日
10月17日是全国第七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既要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又要做好疫情应对加试题,既要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又要巩固已脱贫的成果。因此,今年国家扶贫日节点特殊,意义特别。提到精准扶贫,有一群人绝对不能忽视。他们就是分布于广大贫困村、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精准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说的就是要选准派强驻村第一书记。
驻
村
书
记
驻村书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方式,是*组织的信任,更是贫困村群众的期盼。在全国很多贫困地区,有一群来自于当地供电企业的驻村书记。他们肩负着*组织的委托,带着国家电网人的精气神,崇尚实干奉献的精神,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有了这群驻村书记的带动,贫困地区的各项工作有了生机和活力,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大家都说他们是群众脱贫致富的贴心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驻村第一书记得有几把“第一”的刷子,才能让村民们心服口服。这些由供电员工“转行”的驻村书记,究竟都有哪些带领大伙脱贫的绝活和高招?播报君这就带您去看一看~
先行先试解决村民“卖米难”问题
天津宁河区后米厂村
天津宁河区后米厂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蜿蜒的蓟运河穿村而过,丰沛的水资源造就了该村上百年的种稻传统,但由于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没有产业项目等原因,帮扶前,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被区政府列为重点帮扶困难村。
年8月,天津宁河区供电公司选派帮扶干部开展天津市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任务,刘勇担任帮扶组组长。进驻后米厂村后,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决“卖米难”问题。
经过多番考察,刘勇拿出了一套改造方案,先将土地流转,保障村民基本收益,然后更换新米种、拓宽销路两手齐抓,定能让村里的水稻产业蓬勃发展。可没想到,这些利民的好事儿,被很多村民“一票否决”。“你说换新品种我们就得种啊,产量跟不上咋整?到时候赔的更厉害。”村民议论纷纷。
“先别急着反对换品种的事儿,合作社今年会试种稻花香、U99和长粒香,你先看效益如何?”刘勇提出了应对之策。
刘勇带着部分村民先行先试,取代原本只种植产量高但口感差的E28品种。考虑到品牌不响,他为蟹田稻更换了宁河供电公司的“向日葵”标识,还根据市场需求,分别定制了5公斤、10公斤、25公斤等不同包装的产品,让蟹田稻的产品特色更明显,消费者选择起来更便捷。刘勇还利用国网商城、惠农帮、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平台,进一步打开了销售渠道。
这番改革后,村内近几年的稻米全部销售一空,村民们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
“一村一品”手把手教村民技能
河北赞皇县松会村
深秋时节,在河北赞皇县松会村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紫色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松会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有43户人,人均耕地少,山地面积大,过去人均年收入只有元。年12月,松会村被赞皇县定为贫困村。年,河北赞皇县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入驻松会村,王软贞成了该村的第一书记。
进驻到村里后,王软贞与村“两委”研究决定,按照“一村一品”的扶贫思路把发展葡萄种植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种葡萄离了水、电可不行,王软贞带领扶贫工作队为葡萄园安装了2台变压器,在山上为村民新打了3眼机井,帮助村民把60余亩旱田转成了水浇田。他们还协调县水利局移民办购置了葡萄苗,栽上水泥桩,搭上葡萄架,从秦皇岛请来了技术员,手把手教村民种葡萄。
如今,松会村葡萄种植规模已达到多亩,现在全部到了盛果期,包括玫瑰香、红提等10余个优质葡萄品种,成熟期从7月下旬一直到10月底。
王软贞还帮着松会村整修了道路,建设了葡萄长廊,山清水秀的环境、酸甜可口的葡萄吸引了大批旅客前来旅游采摘。
广场舞跳起来拢齐村民心
江西龙南市新里村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南市供电分公司徐忠霞,在年担任驻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第一书记。
为了迅速摸清村里的情况,徐忠霞每天起早贪黑,用最短的时间走访了全村32户贫困户家庭,并分别拟定了不同的扶贫计划。起初,村民们对于她提出的脱贫建议不予理会,似乎都不相信一位女书记能有多大能量。
身肩新里村扶贫攻坚重任,徐忠霞顾不上失落,尝试发挥专长,把当下火热的广场舞搬到村里,希望通过这种受中老年妇女欢迎的方式“拉拢”村民。
于是,新里村的一块小空地成了徐忠霞的舞台,从起初的三五人,到后面大家呼朋唤友,自发加入,队伍发展到了几十人。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并熟知了驻村书记徐忠霞,大伙的关系也通过广场舞热络起来,扶贫工作进展因广场舞的开展,顺利了许多。
“缺啥补啥”对症下药拔穷根
黑龙江汤原县保安村
年4月22日,顾玉被黑龙江汤原县农电局有限公司选派至汤原县吉祥乡保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顾玉重调研、勤走访,通过一家一户摸底,帮贫困户制订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带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年11月,保安村全村脱贫。
贫困村一定有致贫的原因,顾玉认为一定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保安村地处松花江支流,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这里的村民曾以打渔为生,有发展渔业养殖的天然基础。
“村里最不缺的就是水。有水就能养鱼。”顾玉找来了汤原县畜牧局养殖专家组。专家组调研后认为可以发展渔业养殖,还点出了养殖的关键点:技术、设备和动力电。
“缺啥补啥!”顾玉说。年6月,他向汤原县农电局有限公司汇报,争取到了1.5万元的资金,为村里接通了动力电。
年7月,村里的特色锦鲤养殖场装了紫外线杀菌灯,还购入5万尾锦鲤鱼苗,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顾书记帮着联系了牧畜局技术员指导我,想不富都难。”村民刘天水说。
如今的特色锦鲤养殖场中有高中低档锦鲤十万尾。年到年,养殖场年均收入均超10万元,为村里7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
湖北咸宁市紫潭村
刘庆华是湖北咸宁咸安区供电公司包保扶贫村—官埠紫潭村的驻村扶贫干部。年,刘庆华来到紫潭村,一干就是5个年头.翻开他的9本扶贫日记,里面满满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那是一份将呼吸与贫困户命运共振的真心诚意。
在紫潭村,刘庆华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向村民们宣讲、传达、解读各种扶贫政策。保障贫困村民的吃住、医疗、教育的基本权益,是*和国家对贫困人群不曾忘却的关怀。把这些政策及时、正确地向他们传达,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是刘庆华作为扶贫干部的职责之一。
“小刘,过节到我屋来吃啊。”“刘师傅,这是我家种的青菜,一把青菜不值钱,你千万不要推辞。”“刘师傅,这是我在湖里钓的四只鱼,野生的,送你尝尝鲜!”“我们给你添了太多麻烦,心里实在是愧疚……”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的工作”,面对老乡的馈赠,尽管刘庆华从来都是坚定地拒绝,但这份温暖的善意,促使他更用心地投入扶贫工作中。
创新扶贫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吉林德惠市大王家村
“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年3月,周增吉从吉林德惠市供电公司来到大王家村担任“第一书记”,眼前贫瘠的土地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通过走访调研,周增吉发现大王家村没有集体经济,引进产业,拓展村民增收渠道成了当时最迫切的问题。通过多方考察调研后,周增吉想要为村里引进一个黑木耳种植项目。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德惠市供电公司*委和地方政府分别进行汇报,并得到了双方的支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占地00平方米的“黑木耳大棚基地”,为实现全村永久脱贫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增强扶贫产业的“造血”功能,确保村民有稳定的就业和持续的“分红”,周增吉开始探索新的模式来管理扶贫产业。他以黑木耳种植项目作为试点,把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不发工资,在确保每栋大棚有保底利润后,多出的利润由村委会和项目经理进行“五五”分成。他用“双赢”的管理模式去激发项目经理更好地去管理扶贫产业,在确保村委会有保底利润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内蒙古喀喇沁旗岗子村
美林镇岗子村是蒙东喀喇沁旗供电公司的帮扶村之一,这里山青水秀,而贫穷却如影随形。全村土地面积亩,户,口人,年贫困发生率11.8%。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集体经济产值几乎为零。面对困境中的岗子村,从喀喇沁旗供电公司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晓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街串户,走访调查摸底84个贫困户,并一一建档立卡。
岗子村一组脱贫户张艳军家的收入不稳定,存在返贫风险。张艳军是个残疾人,也是邻居眼中的懒人,每天就是喝点小酒,醉了就躺在炕上睡大觉,醒了就无端指责老娘。他的叔叔因为管教了几回,也没能改变懒人,逐渐失去了信心。
张艳军家的收入除了低保,就剩下每年的元地租钱。去年冬天,刘晓军又去走访,看见他还在炕上躺着,就对他大发了一次脾气,说今后怎么办?就等着国家养活你吗?一番话说下来,触动了张艳军,他哽咽着说:“刘书记,我听你的,不再这样混日子了。”没过几天,刘晓军又去了张艳军家,告诉他:“根据你的情况,我和你的帮扶责任人联系了,给你花元买了一台烤红薯机器,过几天就到货,你抓紧时间去锦山学习一下。预计过年正月的时候你就能出摊挣钱了。”张艳军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不巧的是,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刘晓军去重庆探亲被困住,直到3月初才返回。他上班后的第一天就询问张艳军烤红薯的事,结果没动静。他和镇*委书记入户又来到张艳军家了解,得知张艳军没有买到木炭,刘晓军二话不说,拿起电话找人送来10箱木炭,并再次叮嘱他,烤箱和木炭都有了,好好干吧,不能辜负了帮助你的人。
第二天,说干就干,不少村民围着烤炉,张艳军一阵忙活,香喷喷的红薯出炉了。刘晓军又给他联系了赤峰一家卖玉米的来增加品种。几天后,张艳军来到村部找驻村书记,高兴地从脏兮兮的裤兜里掏出一沓散票,一数有二百多。张艳军说是这几天挣的,真心感谢刘书记帮助他,他也能挣钱了。刘晓军说这就挺好,自食其力靠双手挣钱,不在看别人脸色,挣的钱除了进货,还要记账,只要他好好干,攒下钱没准几年后还能说上媳妇呢。
土里“淘金”点子多巧打心理战
内蒙古奈曼旗西塔日牙图村
蒙东通辽奈曼旗供电公司员工张海东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西塔日牙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他想出了许多土里“淘金”的点子。
年春天,他说服村民王国忠拿出2.5亩地栽地瓜……到了秋收季,张海东找人起地瓜、装车运走,村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张书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几天,来了一辆小货车,一捆捆地瓜粉卸到村里。
见村民们都来围观,张海东拿起一捆地瓜粉,向村民“炫耀”:“种地瓜一亩地能产斤粉条,粉条按市场上批发价8元一斤计算,这一亩地就能收入4块钱!你们种玉米一亩地能卖多少钱?”见村民们不吭声,张海东继续道:“种地瓜一年浇2次地就行,膜下滴灌省水省肥,一亩地的成本是块钱。你们种玉米一年的水、电、肥得投入多少钱?”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张海东示意大家继续认真听,指着村里的一间空房,说:“明年秋天,咱们村里自己建一个粉条加工厂,自己种出的地瓜自己加工,再注册个绿色食品品牌,我负责联系销路,咱这纯绿色地瓜粉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村民们不淡定了:“咱咋没想到这挣钱的法子呢!”
“宣传说教都没有用,让农民们看到实在收益,他们自己就会选择了。”张海东十分了解农民的心理,让村里人转变种植方向的妙招起了作用。
扶贫帮到村民心坎里
吉林舒兰市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舒兰市东南部,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全村户1口人,其中贫困户32户59人,占全村人口的5.16%。该村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是省定贫困村。“扶贫就要帮到心坎里、扶到根子上。把乡亲们当亲人,才能真心真意、千方百计给乡亲们办实事”。吉林省吉林供电公司派驻吉林舒兰市新安乡联合村扶贫帮扶队队员黄再军说。
一进村,黄再军就快速进入角色,逐户走访村民,在醒目位置悬挂“第一书记”公示牌,公布联系方式,方便村民向他反映村情民意。驻村一个多月,他走遍了联合村的每个角落,他来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拉家常,他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全村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致贫原因、拟采取的脱贫措施。
为了让联合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黄再军和村支“两委”成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根据联合村水田少、山地较多、土壤深厚肥沃、阳光充足等特点,选取木耳种植作为脱贫主打产业。但黄再军认为,如果村民一味依靠种植木耳,还是富不起来,必须调动全村的积极性,让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经过走访调查,黄再军联想到,通过纯天然的大豆压榨出的豆油,应该很受注重养生人群的欢迎。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笨榨豆油工艺上,通过精选当地优质非转基因大豆,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保存了大豆的天然营养成分,这样生产出来的豆油既食用安全又有营养,现在十里八村都在这儿买豆油。
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黄再军帮助村里建设了平方米的笨榨豆油生产车间,主要从事笨榨豆油加工、成品包装等,年营业额达3万元,吸纳了17户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6人,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元。
让扶贫产品产生规模效益
陕西榆林市七里庙村
陕北榆林米脂县印斗镇七里庙村,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环境脆弱,长年来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脱贫产业发展缓慢。年5月,胡鹏作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这里,开展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
胡鹏刚到村里,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取得村民对他的信任和认可。村民看到他是从城市里来到驻村干部,担心吃不了苦,因此对他有隔阂,也不愿意说真话。为了改变村民的想法,找到扶贫突破口,胡鹏就挨家挨户地串门,和他们聊天、拉家常,和村民生活在一起,成为真真正正的村里人。
为了助力贫困群众早日驶入脱贫“快车道”,胡鹏所在的扶贫团队开展多村合作,让参与的贫困村都能受益,开创共赢新模式。
面对各村产品零散销售、收入利润较小的实际情况,胡鹏等人主动创新,积极探索,从产品质量、品牌包装、运营监管模式等各方面对各村扶贫产品进行了整合、升级,通过联系相关单位、利用网销平台进行推广销售,累计销售黄小米0余斤,黑小米、红小豆、绿豆和黑豆各余斤,粉条0余斤,总计收入约余万元。他们通过就地收购原材料、带动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村民收入,实实在在地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找准路子干出样子
山东夏津县后赵庄村
后赵庄村是山东夏津县供电公司的结对帮扶村。为帮助后赵庄村脱贫致富,该公司扶贫小组毕经华、张德金、谷鹏等人与村委会在网上求索、到市场找出路,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一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地瓜新品种——蜜薯。后赵庄村当年便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后赵庄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蜜薯种植基地。
由于蜜薯汲取养分大,隔年就要换个地块种植,换了地块水肥又成了制约蜜薯生长的关键点。夏津县供电公司驻村帮扶人员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机井通电工程第一时间递交申请,摸排地块、排查机井、全面规划,经过架设线路、地埋电缆、组装台架等十多天的努力,供电员工为后赵庄安装了10个机井通电台区,架设10千伏线路3.26千米,埋设低压电缆29.67千米,为眼机井通上了致富电,后赵庄从此再无浇水难、用电难的问题。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储存蜜薯的贫困户、合作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地窖里、库房里成堆成箱的蜜薯发芽、长菌,如果还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所有产品就有变质腐烂的危险。为帮助解决蜜薯滞销问题,夏津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直播带货促消费扶贫,广开渠道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产业链,以农业品牌和经济实效推动贫困户真脱贫、真摘帽。
爱心超市引领村风一新
山西阳泉市小南沟村
年,山西阳泉供电公司安排周云涛到小南沟村开展扶贫工作。年底,小南沟村通过易地搬迁全面脱贫,但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支柱产业,整个村庄就好像一叶漂浮在大海上的小舟,经不起一点风雨。
经过周云涛等人的努力,年,小南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达到了元,贫困户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但周云涛却寻思着,村民们物质水平提高了,还远远不够,必须物质精神两手抓。
年,周云涛回到阳泉供电公司争取到捐赠资金10万元,用于小南沟村爱心超市建设,配置补充爱心超市有关物品。
他制定了24条积分管理制度,每位贫困户每两月除可自动获得10分的基本积分外,还可以在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孝老爱亲、好人好事、移风易俗等方面获得额外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潜移默化中,小南沟村的家风、村风蔚然一新。
这些驻村第一书记,
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但是,他们在农村扶贫的岗位上,
靠着一心为民的初心,
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开创了不一样的天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向这些驻村干部致敬!
初心不忘,使命必达!
素材来源
王淑琪、张艳、李毅、赖敏、何佳、曹露、杨凯晴、蔡凤云、李佳明、亢旋、董雅茜、李海涛、闫秀丽
编辑
王远
审核
王清可
监制
葛慧
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