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亮伏羲班的文化环境以及培养人的功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用甲氧沙林液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220/4341464.html

引言

由吴鸿清教授和赵亮老师主编的《伏羲班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一书从7月17日起开始连载转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办伏羲班,对伏羲班的正确认识是成功复制伏羲班的前提。本书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的参考,放在手边,随时翻看几页,得到一些启发和指导。

本书内容以甘谷伏羲班为主,同时包括了吴教授在同一时期指导的定西市西巩驿中心小学的伏羲班。邀请了各科的老师都来参与写稿,并且共同对书稿进行了审阅和修改。

本书的“认识篇”包含伏羲班的基本理念,对伏羲班教育改革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开办伏羲班的重要意义。

本书的“实践篇”是伏羲班一线老师对于学科教学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包括语文、书法、美术、武术、音乐等科目,以及几部经典的教学实践,还有如何做伏羲班的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这种对于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以及经验的总结,对于想办伏羲班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应该大有裨益,因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希望本书能帮助大家更了解伏羲班,办好伏羲班。祝大家开卷有益,终生受益。

伏羲班教育改革

认识与实践

吴鸿清赵亮主编

本书7月17日开始连载转发,今天转发第一部分“认识篇”的“第三章”。(查看往期热门文章请在文末打开相关链接)

赵亮(上图左,右为甘谷伏羲班杨凤武老师),年生于吉林德惠。先后求学于长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曾任职于德惠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为美国圣沙勿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所教课程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教育哲学、课程与教法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课程中介绍儒家教育思想和儒家经典。曾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术会议上介绍“伏羲班”的教育改革实验。致力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在处事、待人、接物中落实儒释道圣贤的教诲。

第三章

伏羲班的文化环境以及培养人的功能

圣沙勿略大学教育学院 赵亮

笔者曾经去甘谷伏羲班学习考察过六周,对伏羲班有一点粗浅的了解。现在把观察到的报告给大家,权作供养。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教育问题不能孤立地看,而要在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来看。教育人类学也告诉我们,教育这种现象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里,正如植物离不开它生存的土壤(有趣的是,在英语里面,“培养基”和“文化”是同一个词)。本文简略介绍甘谷的地方文化特点,以及伏羲班与当地文化的契入与磨合;分析伏羲班是如何培养人的,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是如何传承文化的。

一、伏羲班生存的文化环境

我们如果想办伏羲班,就应该考虑一个地方的人文特点和群众基础。如果家长不认可,伏羲班是办不好的。这种事不能一厢情愿。与此同时,中华优秀文化的恢复也不能完全靠家长觉醒,也需要一个推动的力量。下面以甘谷为例来说说开办伏羲班的文化环境。

根据当地文化官员的介绍,甘谷人的生活目标还是以解决温饱为主,以“跃农门”为主,其途径是应试教育。所以应试教育是有市场的,是一条出路,是家长、学生和社会所认同的几乎唯一的出路。至于素质教育,有它当然好;可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的问题,其次才是“吃好”的问题,即首先是“生存”的问题,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家长所要求的首先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然后才是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考试是第一位的,素质是第二位的。素质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吗?家长心中没底。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成败是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理解家长的顾虑。

甘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同情和关心。应试教育模式令学生和家长疲惫不堪;家长想把孩子从压迫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家长又相信传统的勤劳苦干,认为学生应该吃苦,不相信素质教育的轻松的学习。家长的心理是矛盾的。学生家长是有一定文化的年青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得不清楚,是有限的认识。伏羲班的学生家长有一种朴素的情感,即对吴教授的感恩之心,所以愿意支持吴教授办伏羲班。这也告诉我们,要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老师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付出。老师做到位,自然能感动家长。

听第二个伏羲班的学生讲,家长为孩子选择伏羲班是因为看重伏羲班可以发展孩子的特长:经典、书法、武术等等。经典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做事。这些特长得到发展以后,将来都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例如一位张姓家长说,如果学生能够把书法写好,将来可以教书法,也可以卖字,可以养活一家人。发展了特长,也可以“出人头地”。

一些家长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段姓家长。段先生是第三个伏羲班的一位家长,是一位中医。他认为学习书法和武术好: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卖字,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情,因为写字可以让孩子的心静下来。他认为学习经典好,因为经典里面包罗万象,有历史、社会、哲学和科学等(他还认为经典可以引导自然科学的发展)。他认为身边多数人缺少信仰,缺少精神,缺少思想;这些要靠学习经典来充实。他的孩子在读二年级,当时还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是他相信量变会产生质变。

外地学生投奔永安村的事实也说明一些家长的觉醒。有学生从兰州和邻县来投奔伏羲班。有附近村庄的家长到永安村租房子住,陪孩子上学。有甘谷县城的家长联合起来包车,接送孩子到永安村上学。这说明一些家长是认同伏羲教育这种模式的,或者说伏羲教育能够满足这些家长的需求。

在甘谷调研的42天里,作者感受到甘谷人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表现在民居的院落、门楣、对联等,表现在当地的文化景观(例如大像山、姜维公园等),表现在餐馆的装饰,等等。下面一一说明。

永安村的民居院落体现的是西北地区的特点:正房、厢房、院墙、院门等,与东北地区或华北地区都有不同。从外面看,你会注意到黑瓦、脊兽、门楼、门楣等。门楣的题字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例如“和为贵”、“太和居”等。进入室内,正厅一般都有书画作品装饰。有的是用现代的艺术形式,例如十字绣,但是内容仍然是传统的,例如“家和万事兴”。

甘谷县城的西南有人文景观大像山,盖因山上之佛像得名。佛像依岩而凿,石胎泥塑,工程浩大,历史悠久。这佛像告诉我们,过去在甘谷这个地方,有些人曾经笃信佛教。他们应该是掌握权力的主流社会的人,因为平常人没有这样的财力和组织能力来承办这么大的工程。(永安村有一位乡绅名张佛佑;这个名字告诉我们佛教曾经给本地人的影响。)从山下到山上沿途有十几间大殿,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地宫为五百罗汉朝观音。罗汉的塑像为当地艺术家所作,技术精湛,例如衣服褶皱分明,面貌栩栩如生。当地文化官员在介绍时,话语间带着骄傲和自豪。又有一殿为文昌庙。这是过去读书人经常朝拜的地方,因为文昌帝君是掌管读书、考试、禄位的神。导游说,大考前夕常有大量学生前去朝拜。这说明甘谷人心中有神、佛的概念。

甘谷县城的南端有姜维公园,内有姜维的塑像。姜维出生于甘谷,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是军事家。甘谷人有尚武的传统,公园里早、晚有人练武。

下面重点说说甘谷县城餐馆里的装饰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要素。作者在甘谷期间住在伏羲班志愿者之家,早晨经常到楼下路边的“利民饭店”吃包子。这是路边的一间平房,隔成里、外间;里间是厨房,外间是店面,店面大约3米乘5米。这个店白天只卖面条,早晨只卖包子。包子只有两种馅:猪肉韭菜(7角一只)或素馅(6角一只)。家庭式经营:夫妻俩,外加一妇女,大概是亲戚。小店脏、乱、差具足。桌上一部电话机,螺旋形的电话线结了黑色的油垢。男店主收款;收款前不洗手上的面或菜,收款后也不洗手,继续包包子。有一次,找给我的钱上面水太多,我不得不用纸擦干才能放进钱包。没有餐巾纸;用卷筒纸擦嘴。

利民饭店外观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间小店,在进门左右两面墙上,却挂着两幅中国山水画,画上题诗。画当然不是原迹,而是批量制作的商品,印刷在纸上,装在镜框里。作者惊叹的是,在这最最简陋的小店,又脏又乱,但是墙上不是空着的,也没有挂风光摄影或者影视明星,而是挂着中国山水画。这说明书画在本地有传统,百姓认这个。类似的,我第一次吃面的面馆,在另外一条街,亦复如是:门市房的两间,里间是厨房,外间是店面,只卖面,家庭式经营。左右两面墙上各挂有一幅书法作品,原迹,其中一幅是诸葛孔明的戒子书。这又说明书画是风气,在本地有传统。体面饭店里面的书画艺术品自不必说;不仅前厅、过道走廊里面有,而且吃饭的房间里面也有。而且艺术品的水准也较高,令人禁不住仔细端详。

以上所说的书法、绘画、武术、宗教等等都是甘谷地区的传统文化要素;伏羲班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面存在的。换言之,伏羲班具备了生存的文化环境。我们如果想办伏羲班,也需要考察一下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传统等。伏羲班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文化土壤。

二、伏羲班的培养人的功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比较一致的认识。伏羲班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吴老师说,教育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培养学生什么。意思是,课程和教材是手段,而培养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心志、习惯等,才是目的。伏羲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核心是做人。伏羲班的培养人的目标,是在学生学习经典和落实经典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学生练习书法、武术和音乐的过程中实现的。下面分述。

(1)经典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文化的精髓在经典里。学生接触经典自然得文化的熏陶。在熏陶的过程中,学生把圣贤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并且落实在日常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把文化“做到”。真正传承文化的人,是把圣贤的教诲做到的人,不是那些只会讲解经典而自己不做的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那叫做言行不符,是坏榜样;学生学到的就是虚伪。这是教育的大忌。一种文化,如果只有人宣讲,而没有人实践,这种文化在本质上就断了。“文化”是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人按照此方式生活,这文化就断了。

笔者在甘肃期间有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事都是通过经典培养人的例子。某日,我走在永安伏羲学校一楼的走廊里,听见从一间教室里传出一年级学生稚嫩的背书的声音:“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样深邃的智慧,伴着六岁儿童稚嫩的声音,有一点喜剧效果;但是在我心中,更多的是感动。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但是,当他们稍长一些,他们会运用在他们的言语中(例如说服别人或者给人建议)。或者,当别人跟他们讲这句话时,他们能够认同,因为这是他们从小就熟知的。经典中的文化含量高。

我去西巩驿学习考察时,正赶上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段落。我替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这么小,就在接触这么有文化含量的学问。我们现在的许多成年人都没有君子与小人的概念,不知君子有所不为。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素质差,可能就与这个有关。而这些孩子,现在虽然不能完全明白他们所背诵的经典,但是,他们有了君子与小人的概念,至少他们知道应该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孩子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学习的经典慢慢就懂了。例如,有孩子在客人离开以后对父母说:这个人“巧言令色”,我们以后少和他交往。在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孩子真正明白了巧言令色的含义,已经用它来指导生活了。

我跟随的永安伏羲学校的五年级学生(第二个伏羲班)在学习《出师表》,接触“忠”的概念(例如为了国家,没有私心),“孝悌忠信”的“忠”,“忠恕”的“忠”。学生通过诸葛孔明这个案例,体会“忠”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要忠。学生也接触了“知遇之恩”这个概念,学习“感恩”和“报恩”的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上,一边描摹,一边听《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听的时候肯定不懂,例如,“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十岁的孩子当然不懂,但是,当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会懂。至少,当他自己这样做的时候,他会懂,会想起古人的教诲,思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为什么。这是学习经典的价值所在。如果少时不接触,不熟悉,等到遇到境况时就不能提起经典的教诲,经句不能进入思维,因为没有储备。再如学生还听《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嫁女择佳婿,不计厚奁”的句子,这是婚姻观的教育。

再如永安伏羲班七年级(第一个伏羲班),在黑板的左上角,写着每日名句,由学生提供。这一日写的是:勿以新怨忘旧恩,勿以小嫌疏至亲。学生学习“知恩报恩”、“恕”等价值观。又如七年级的班会,老师动员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把遗留的问题解决掉:“君子求诸于己,小人求诸于人。”老师提醒学生在遇到烦心的事情的时候,想想先贤是怎么做的,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自胜者强”(《道德经》)。老师说,生活中真正的考试,考的是品质与品格,以及健全的人格。

(2)书法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学到做事的一般道理,可以锻炼心性。学生必须一笔一划地写,不急不躁,练习耐心。

吴教授说,写书法,要“提”着笔写,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走,给人轻盈、翩翩的感觉。“提”着笔写,就不能写得太重,太实。这个道理,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是通用的,现举几例。唱歌,不会唱的,把歌唱得很“满”,不留余地;会唱的,懂得控制和节制,唱得飘,空旷,深远。再如驾驶汽车,用脚控制油门,要“含”着,不能踩太猛,也不能离开,正如口中含着东西,不能吞下去,也不能吐出来。这几个例子当中有一个相通的道理,就是要“关照”着做事,要把握“度”,懂得拿捏。这个道理,如果在书法中明白了,做到了,就能够运用到其它的领域。这是练习书法的一种作用:学习做事的道理。这个道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好的活法。这种活法,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文化的传承,是把文化“做到”,而不仅仅是“知道”。从这个角度讲,伏羲班的书法教育是在培养人,也是在传承文化。

学生写的字里面包含着价值观

我在观察伏羲班学生上书法课的时候,我自己也写书法。我从横开始写起。我写的还不像。我体会到,写书法能训练耐心和耐性,能学习老老实实地做一件事,学习“坐住凳子”。另外,可以训练模仿的能力。模仿的能力和记忆的能力是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另外,写书法还能练习对付恼火:写得不像,心中不悦,怎么办?还继续写吗?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耐心,恒心,不急躁,都是心性的组成部分。

(3)美术课在培养人中的作用。学生在学美术的时候,贾老师给学生点评,给学生比较描得好的和不好的,就教导学生:要把事情做好,先要静下心来。贾老师这样说:“你看你画的这个,跟一把乱藤一样。画画,要先把心静下来。为什么古人画得好,我们现代人达不到古人的水平?古人是一年或者几个月才画一幅画;而我们现代人想着一天能画几幅画。你的心静不下来,浮躁,能出好作品吗?你的问题主要是心静不下来,想着这一节课我赶快画完。心别急。你看你这线条,这衣服的底边;你再看看原稿。你画的时候,没有细心地画。”通过不断的提醒,不断的实践,学生养成心静和心细的习惯。有了这种心性,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专注,能够出成绩。

贾老师指导学生描摹仕女图

通过学画,学生可以训练敏锐的观察力。例如衣服底边的线条,在描的时候,要先观察,才能描得像。学生同时也训练模仿的能力。在观察中我体会到,学画从描摹开始是有道理的;学生不仅学笔法,还学结构。

学生在书法和美术课上训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课前的五分钟静坐能够安定学生的心,使接下来的写或画能够深入,能够集中注意力。在美国流传着这样的认知:学生集中精力地做一件事,不能超过15分钟。因而就有高中的校长要求老师每15分钟就换节目。我的观察是,伏羲班的学生可以连续两节课写字或者画画,而依然很安静,没有烦躁不安的迹象。这是伏羲班长期训练的结果。显然,伏羲班的学生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做事的这种能力,是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点。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种能力,学习成绩也主要跟这两种能力有关:一是记忆的能力,二是模仿的能力。在伏羲班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能力是得到充分的锻炼的。一个学生如果能把老师教的都学会,都记住,他考试会考得不好吗?

书法和美术都可以训练学生的心性。有人可能会问:心性有什么用呢?我的回答是:心性是幸福生活的根基。安定,祥和,沉稳,如如不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生存状态,它同时又是做事成功的基础。与此相反的,是浮躁,心慌,紧张,手忙脚乱,丢三落四。这本身就是不幸福,这种状态又让人做事常出差错,没有定力,没有威仪,更没有威严,很难做领导。《大学》上面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性,它是虑和得的基础。

根据一位数学老师的观察,伏羲班的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上课时反应更快,对于教学接受得更好,学起来比较轻松。伏羲班的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得更好,更活泼可爱。根据另外一位老师的观察,伏羲班学生有主动读书的习惯,经常能看见他们趴在地板上或者窝在沙发里看书,叫都叫不动。另外,伏羲班学生的肢体语言也不同:他们走路常常昂首挺胸,他们的眼睛更有光亮。这些也许都是素质的一部分吧。

往期热门文章:

牛勃:探索·实践·过程——伏羲班素质教育实践的思考与反思|连载3

吴鸿清:大道至简——伏羲班教育改革之路|连载2

《伏羲班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前言|连载1

吴鸿清教授|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正在报名——伏羲教育首届《快而美硬笔字》暨《学科教研》师资集训营

伏羲教育——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走进伏羲云书院

过好优雅小日子

同干幸福大事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