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工匠新景漂聚集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别样复兴 [复制链接]

1#
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00:54

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博物馆里价值连城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路边随处可见的陶瓷摆件;瑶里古镇中清泉石上流、陶溪川文创街区里人头攒动……这些都是记者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看到的景象。

6月8日至11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香港大公报·大公网共同主办的“百媒亿粉游江西·从景德镇出发”创新型融媒体宣传推广活动之旅游融媒体创作之旅在景德镇举行。

中国陶瓷博物馆里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摄影: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景德镇是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

景德镇是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口中的“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古窑、作坊曾是这里的细胞,如今,这在昌江区的古窑民俗博览区里可以窥见一二。

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历代古窑聚集在博览区,随处可见的碎瓷片嵌在泥土中。在手工制瓷作坊里,低头忙着拉坯、印坯、画坯等的制瓷老手艺人将千年的技艺反复呈现,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蕴含着工业化分工的底色。

拉坯是七十二道工序之一,是陶瓷成型的最初阶段。记者在手工制瓷作坊里看到,飞旋的坯车装满泥土,一位师傅双手蘸水将泥料包紧,反复的上捧下压,泥随手变,不足一分钟,一只碗的粗坯就出现了。这一熟练手艺的背后是“几十年只做一件事”的积累。

古窑民俗博览区手工制瓷作坊里的老手艺人(摄影: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千余年来,景德镇形成了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名瓷,独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风格。这些瓷器成为宫廷用瓷、全国各地用瓷,也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海外,而制瓷窑炉是这些器物的“母体”,古窑民俗博览区便就成为景德镇瓷器历史的一个缩影。

“景德镇是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冯亮说。

在特色景点聆听千年瓷路律动

瑶里风景区、高岭·中国村、昌南里“大瓷碗”,这些极具景德镇瓷韵风情的特色景点,背后是千年瓷路的律动。

瑶里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从市区驱车约1小时到达。夏日中午的瑶里有些“慵懒”,老年人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前、村妇提着竹筐来到河边浣衣洗菜,瑶河水穿城而过,碧波倒映着云朵,偶尔可见几位游客在木桥上拍照留念。

据了解,瑶里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称,古名“窑里”,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而得名。

古窑民俗博览区(摄影: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从瑶里出来,驱车至浮梁县鹅湖镇的高岭·中国村,这里花海绽放,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远方村落构成巨幅田园画卷。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岭·中国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景区按照“一环两带六园一区”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了一条13.6公里长的旅游观光路,东西两条滨水风光带,以及浮梁茶海、高岭花海、香樟林海、村长学院、智慧农园、界田小村等六大片区和一个游客综合服务区。景区紧邻将建成的昌景黄高铁浮梁东站,并已规划建设通用直升机机场。

昌南里文化景区的“大瓷碗”建筑是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保护传承轴地标性建筑,“大瓷碗”在白天洁白如玉,夜晚可通过4D成像投影技术,在外墙上勾画变幻无穷、瑰丽多彩的唯美画境。

据悉,“大瓷碗”建筑灵感来源于宋代著名的影青斗笠碗,总高40米,碗口直径80米,是世界目前已知的最大碗形建筑。在这里,经常举办陶瓷艺术、非遗传承、陶瓷创意等特色陶瓷文化活动。

大公网副总裁、执行总编辑贾磊认为,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之一,是国人为之骄傲的载体。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华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一个最大文化公约数。

“陶艺”复兴与“景漂”

如今的景德镇在“千年”的厚重底色上,似乎正在描出一些新的气象。古老的瓷器糅合进现代的意味,三宝村、陶溪川等地的一些创意瓷器在寻找“陶艺”的别样复兴,来自他乡的“景漂”尝试讲出新的瓷器故事。

位于景德镇城区南面约5公里的三宝陶艺村,由陶艺家李见深于年筹建。这里聚集了许多陶艺家、艺术家及制陶工匠等,有本地人,也有“景漂”。

记者到达三宝村的时候,刚下完雨,绵延的山峰、青翠的树木,白茫茫的山雾,富有设计感的工作室鳞次栉比,陶艺家们钻在陶土的世界里雕刻、描画……

三宝陶艺村(摄影: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统计数据显示,户籍人口只有人的三宝村,目前常住的“景漂”有多人。一位三宝村的景德镇本地陶瓷书画家告诉记者,自己是较早一波来到三宝村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以前我的工作室对面都是荒地,现在都修成了停车场和新的工作室。”

距离三宝村约6公里的陶溪川文创街区曾是荒废的当地瓷厂老厂房,如今,这里“变”出工作室、精品店、博物馆、美术馆等,吸引着许多陶瓷爱好者慕名“打卡”。

陶溪川文创街区(摄影: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陶溪川的外表几乎保留了原貌,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这里的每一栋房子、每一台机器、广场上铺设的每一块窑砖,都是原来就有的,然而,它们的功能和业态已被重新塑造,全国各地的“景漂”青年在这里聚集,国际化的高水平艺术展和文化交流活动经常在这里上演。

陶溪川文创街区于年启动打造,年10月正式开业。据悉,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陶溪川,目前已为1.7万余名青年创客提供了展示平台。

有十年“景漂”经历的47岁青花陶瓷艺术家缪野是安徽人,“做数件可流传之事以消磨岁月,交几个有学识良友论说古今,这是我的座右铭。”缪野告诉记者,这也是长久以来他创作的信念。

缪野介绍,“三年前,我与朋友聊天时,萌生出创作《光辉足迹》的构想。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大型主题创作,几经斟酌,最终确定了建党百年以来个重要历史节点,浓缩为米长卷瓷板画。在两年创作的过程中,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最难的是要对材料运用、画面衔接过渡、人物神态捕捉这些因素的全盘考虑,再加上,烧制成功率近50%,所以,整个创作过程比较漫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