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虞建萍
连续化抹茶生产线
1月18日,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五环”)正式宣布,成功研制国内首条连续化抹茶生产线。随着该消息的发布,可预见抹茶生产线国产化已经成为现实,这将给全国抹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科技动能。此前,我国抹茶生产机械装备主要依赖进口。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相继发布分段抹茶生产线的科研成果,但是生产线系统性自主研发成功还是首例。
智库背书国产抹茶生产线应运而生
近年来,“红五环”在全国茶机界小有名气,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如今,已拥有48项茶机国家专利,仅创办三年多的茶机企业,正在“暗自用劲”,力争成为全国茶机领域的弄潮儿。是怎样的发展路径能让这样一个新企业,在专业领域作出“国内首条连续化抹茶生产线”?记者走进“红五环”的生产车间,一个7米多高的大茶机首先映入眼帘,60台单个设备连成76米的整条生产线,这个“大家伙”就是抹茶生产线。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红五环”茶业装备研究中心主任苏中强底气十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抹茶生产线,我们整合了一流的团队和资源,在对抹茶加工过程中的梗叶分离、叶脉分离、杀青碾烤等关键技术已有突破,智能化控制技术也已成熟。”
苏中强的信心来自其背后强大的技术顾问团队,来自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40多位茶界专家学者分别为此次研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性指导。有了顶级智库做背书,再加上多家茶企的考察,以及对40多台(套)设备的构思设计,首条连续化抹茶生产线终于出炉。
优势明显首条抹茶生产线受青睐
此后,“红五环”邀请了浙茶集团、深圳深宝茶业、贵茶联盟、江西林恩茶业等多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相关领导以及技术人员对抹茶生产线进行技术考评。苏中强说:“目前,我们手上已经有这条生产线三十几个订单,下单茶企来自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等。”
一个新产品为何赢得市场青睐,这与“红五环”抹茶生产线在工艺、产能、价格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息息相关。根据浙江农业厅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抹茶生产进口设备的成本大约是每条-万元,其中机械的海外运费就占到成本四分之一。仅仅是运费成本上的剔除,一条国产抹茶生产线成本上就能减少多万。当然,在产能效率方面,“红五环”抹茶生产线也表现出众,以每小时公斤的鲜叶处理量,比进口生产线效率高出30%。
在实地考察完生产线后,全国唯一一家以茶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深圳深宝茶业茶叶精深加工事业部总经理杜乾当即表示,下一步将会与“红五环”有更多的合作,他非常看好这条抹茶生产线:“传统概念里的抹茶指的就是日式抹茶,无论是口感还是颜色上都相对单一,但是‘红五环’这条生产线能考虑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在前期对温度、香味等工艺进行创新,实现了抹茶口味和香味上的多元化发展。”
不仅如此,这条国产抹茶生产线在茶叶全价利用方面的研究也可圈可点。年12月,该生产线进入试验阶段,将当季茶园封园后的修剪枝条做成碾茶抹茶,在颜色和口感上都表现出众。江西省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胡益青对此感触颇深:“能把原先废弃的修剪枝条加工成抹茶产品,这将对农民增收收入以及提高茶园亩产产值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多元一条生产线带来的产业变革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说:“目前,我国茶机机械装备相对落后,几十年的发展甚至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调,接下来如何补齐这块短板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他看来,未来茶机械领域的科技创新将给国内传统茶叶深加工带来一场创新变革,“红五环”抹茶生产线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抹茶属蒸青茶,而传统蒸青茶是绿茶的一种。一直以来,进口抹茶生产线只采用蒸青抹茶一种工艺。苏中强说:“我们正在开发可以应用于我国的六大茶类制作相应的抹茶工艺和抹茶加工设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对于传统六大茶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即六大茶类也可借鉴抹茶的生产加工工艺,实现新的加工手法和多元化的产品开发。”换句话说,未来黑茶、黄茶、乌龙茶等多样化的抹茶产品将走进人们的茶生活。据悉,目前国内不仅有制作绿茶、红茶的企业还有一些普洱茶企和缅甸的黑茶茶企正在与“红五环”方面接洽,研发普洱茶微茶粉,黑茶微茶粉等产品。一条生产线带来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正在成为可能。
从杭州出发到亲眼目睹这条国产抹茶生产线,记者只是用了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然而,全国抹茶产业的发展却已经走过多年。从第一次投产抹茶到抹茶成为推进全国茶精深加工产业化最有成效的品类,再到如今的抹茶加工机械的国产化,抹茶产业化正在经历一场方兴未艾的跨越发展。
2月份,二十几条生产线将完工统一发往“云贵高原”,国产抹茶生产线的第一轮市场“考验”将正面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