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ldquo九龙rdquo腾飞为德
TUhjnbcbe - 2020/12/8 18:37:00

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皓德肉业分公司以肉牛羊系列精深加工为主营项目,公司屠宰生产线具有年屠宰20万头育肥牛的生产能力。

长春大合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大成集团,年加工玉米总量达60万吨,生产氨基酸40万吨,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达利集团在东北地区唯一的生产基地,年落户德惠。目前食品有三大类个品种,饮料有八大类38个品种,年纳税达2亿元。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始建于年,年出栏肉鸡万只左右,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亿只,带动了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吉林德翔集团公司是集饲料生产、种禽繁育、肉鸡放养、屠宰加工、粮食购销加工等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为集团顾问。

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是集粮食加工收购、绿色水稻种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生产资料经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加工稻谷能力12万吨。

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绿色有机水稻、玉米种植、优质生猪繁育养殖、生猪屠宰分割、肉类食品加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菌肥加工、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吉林阔源牧业有限公司主营畜牧业养殖、熟食品加工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年被农业部评为“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是中国养猪行业百强企业。

长春市吉星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公司和养殖户双赢,是集饲料加工、种鸡繁育、鸡雏孵化与放养、肉鸡回收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背景提示龙头企业是行业中的标杆与模范。在农业领域,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肩负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德惠,一个面积平方公里的县级城市,却聚首了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本土培育6家,域外龙头企业在德惠投资发展3家。它们分别是: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吉星实业有限公司、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吉林阔源牧业有限公司、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长春大合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皓德肉业分公司。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多万亩耕地实现粮食总产量正常年景稳定在43亿斤左右的水平,粮食单产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肉鸡之乡”——年出栏肉鸡1亿只,肉鸡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域城市首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鸡及产品集散地;


  “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80万亩水田,每年为全国贡献出10亿斤优质水稻;


  “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加工、畜禽养殖企业遍布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企业24家,拥有余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食品品牌……


  每一个华冠背后,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奋进、引领和带动,它们如同九条腾飞的巨龙,荣耀着全国县级城市中首个“中国食品名城”——德惠。在这里,一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和农产品加工业大县,德惠市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年,德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亿元。

抓项目壮龙头

增强农业产业化的牵引力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1.72亿元的德大公司自养鸡场改造项目、投资7.8亿元的德翔牧业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投资1.24亿元的吉星实业食品加工厂及肉鸡屠宰项目、投资1.4亿元的吉地嘉禾4万吨绿色有机食品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的华沃双孢菇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福建回头客食品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德惠。


  ——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围绕肉鸡、肉牛、生猪、玉米深加工、稻米精加工、休闲食品、生物化工、酒业、油脂、蔬菜等重点产业,通过引进外资,激活民资,启动内资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型经济产业集群,构建了加工多元化、产品系列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0户,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24户、市级37户。


  ——提升平台承载功能。德惠市将原米沙子、菜园子、朱城子、万宝、布海“两区三园”并入德惠经济开发区,打造“一区多园”发展新模式,合理确定产业规划和建设布局,强化水、电、气和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统筹推进园区硬件建设,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了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抓基地上规模

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力


  ——搞好区域化布局。规划建设了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特种油料、瓜菜、林果等六大种植基地和肉鸡、肉牛、生猪、肉鹅、肉羊、蛋鸡等六大养殖基地,形成了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德惠市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单产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标准化生产。德惠健全和完善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质量标准认证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德惠共培育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11个,有9大类种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三品”标识达到个,居全省首位。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


  ——发展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龙头企业与其它配套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利益关系,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目前,德惠有9万以上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抓品牌拓市场

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拉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先行”,引进的企业从生产设备到工艺流程、环评标准,都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积极鼓励和引导大成、德大、达利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攀登新的科技制高点。


  ——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德惠绿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了德惠小町米、德大系列熟食、达利休闲食品、佳龙系列食品、德翔系列产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松花江开江鱼、鬼市瓜菜、德菜新西红柿、吉惠牌葡萄等区域特色品牌,享誉省内外。目前,德惠拥有市级以上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3个,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德惠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国家工商总局已受理“德惠小町”集体商标注册,“德惠小町”已成为“吉林大米”的代表品牌。


  ——完善市场体系。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14个,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依托主要目标市场,在埠外开设集展示、销售、电商和品牌宣传为一体的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形象店12个。德惠大米已站稳了云、贵、川、闽、浙、沪市场,每年还向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大米2万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已发展到近千家,年交易额达到多万元。

抓主体建机制

增强农业产业化的聚合力


  通过农业产业化实践,德惠正在形成一套独特的发展机制与模式:


  ——“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合同型联结模式。合作社或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合作社根据合同组织蔬菜瓜果种植、畜禽养殖,企业指导合作社和农户按照技术要求建设种养基地,到期按照合同要求收购,促进农户与企业互利共赢。佳龙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年带动农户4户,带动农民增收万元。


  ——“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联结模式。龙头企业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整村流转农民土地,与农民签订种植田间管理承包合同,约定承包劳务费用和目标产量,对超过目标产量的部分,企业与农户按约定比例分成,保证农户分享增值收益。松江佰顺、三发公司联合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朝阳乡南岗村签订万亩“德惠小町”订单,带动农户户,带动农民增收万元。


  ——“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户”转移就业型联结模式。各种养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在农忙时期大量雇用零时用工,带动富余劳动力增收。以德翔牧业、德翔食品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长期聘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其提供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人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


  ——“土地托管”综合服务型利益联结模式。对有适量的耕地而又缺少劳动力或技能的农民,实行以经营性托管、环节式托管等土地托管模式,服务农户发展农牧业产业增收。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全托管或半托管土地,年集中托管土地4.8万亩。

“”计划

引领农业产业化跨越升级


  未来,德惠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新时代德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立市之本,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跨越升级,其落脚点是全力实施“”计划。


  “1”即“一个定位”,就是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2”即“两个目标”,瞄准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亿元,增长5%。到“十四五”末期,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生活富裕: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8.3%。到“十四五”末期,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3”即“三个布局”,建设朱城子休闲食品、德惠开发区农畜产品、朝阳和岔路口绿色稻米等3个加工产业园。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园:以达利、回头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朱城子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德大、德翔、佳龙、吉星、阔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德惠开发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绿色稻米加工产业园:以松江佰顺、三发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朝阳、岔路口绿色稻米加工产业园。


  “4”即“四项重点”,抓好建设施、上项目、育基地、优环境等四项重点任务。要建设施,增强承载功能。要上项目,增强带动功能。要育基地,增强支撑功能。要优环境,增强保障功能。

来源:《长春日报》9月9日6版

总 编:杨 莉

副总编:常 亮

编 辑:刘 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九龙rdquo腾飞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