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景派春茶记middot桃源茶
TUhjnbcbe - 2021/12/8 13:50:00

春茶记·桃源茶里春常早导师齐顺妙可得

文/童福萍

不过一个礼拜,春分茶在瓮里散着火气,若馋得紧,用玻璃杯盛装那股子新鲜劲儿最好。春芽在80度水温中舒展,我们嗅着春色,一起去金竹山,找一位茶界高人。

金竹山隶属鹅湖镇,距景德镇40公里,东与安徽祁门脉脉相通、与瑶里比邻;南接鹅湖;西连峙滩、庄湾;北靠兴田,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呈不规则椭圆形。这里有梯田风光、人文历史和高山茶园,还有本月正好十岁的景德镇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潘齐顺就在这里做茶和教人做茶,他是公司的高级制茶师,也是“桃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可得”茶叶是他的手笔。

“桃源”是世外桃源,也是当地名村“桃岭”和“小源”的组合,桃岭的梯田环山绕水、赵渊建的桃园别墅苏式端庄;小源的山寨古堡沧桑动人、金山寺庙源远流长,金竹潇潇、溪水潺潺、万木峥嵘、四季如春,当地森林植被完整,曾与上海农业交往密切。尤因山势险峻,平均海拔米以上,无霜期天左右,适宜野生茶油与高山茶的生长。

年出生的潘齐顺是本乡本土人,看他身材干瘦结实、皮肤黝黑,就知是劳动人民出身,他也的确是一名普通茶农。浮梁鹅湖、瑶里山区气候,平均海拔高,居饶徽古道要冲、瓷之源茶之乡,自古就种茶、做茶、卖茶,潘家也不例外。他的茶好远近闻名。年有人从江苏拿来一个红茶样本,说浮梁没人能做得出来,他不服气,慢慢做了出来,还把样品送到“浮瑶仙芝”测评,公司认可叫他生产,年入选的“全国十大名优红茶”之一“浮红”就出自他的手艺;他为绿茶闻名的“瑶里崖玉”量身定做的高山红茶,被省领导点赞并鼓励,浮梁红茶工艺再次兴盛;他在婺源长溪办过三年茶厂,现在那个茶厂他的合伙人还在办;原先“桃源”茶叶从来没拿过奖,他弥补空白,参加江西省十大名优茶评选榜上有名……

高山茶

他几乎跑遍了全国茶区,绿红白黑乌龙全都能做,做茶的牛气和执着在浮梁、婺源、赣州、九江、湖北、安徽还有世界强中粮集团流传。在自我感觉最牛的那次,中粮的老板找到他问能不能做乌龙茶,他说要去学习一下,就是到茶厂走了半个小时,就讲回去就可以生产,也为此与中粮合作一年。

所谓“内行看门道”,他已真正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现在他擅做手工茶,管理着“桃源”的茶叶生产线,自家还种着祖上传下来的一点茶园。年他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是种茶制茶高手也是教人做茶的高人:不仅亲手炮制出浮梁几款获奖茶叶,也是默默传授制茶技艺的幕后英雄,在浮梁作为导师,为再就业培训茶农。

上山寻好茶左一潘齐顺

教学、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也在观察学习,因为他相信做茶的人悟性很重要。比如他喜欢跟那些比较懒的人去学习,因为要偷懒就会诞生很多聪明之处,那些“聪明”就是窍门、就是珍贵的经验之谈。

红茶

说起茶叶,潘齐顺两眼放光。

除了平和的心态,他强调做好茶,要掌控鲜叶的习性、成分、来源这些基础,然后反反复复地细节推敲,每一分钟都要变化,顺时应物。

每次做茶,他第一件事都是辨别鲜叶的海拔、品种、来源等。每个地方的鲜叶、每个区域的茶,都有很细微的差别,他一看就能区分,依靠“一看、二闻、三摸”的方法,大体把鲜叶定位准。

潘齐顺(左一)指导做茶

辨别鲜叶有很多点指标,有香气的不同,也有茶叶品种、土壤成分、矿物质的含量、茶叶内蕴物等各种差异。

金竹山的茶叶,以本地槠叶齐树种为主,从地段讲,因为只有“桃源”一家茶厂,没有形成很大的茶市场气候,收购能力下降,农民对茶叶的管理比较粗放,没下化肥,所以颜色偏黄,属于野生状态的茶,舒展度比较大,它的芽不均匀。

瑶里的茶叶芽一致,暗绿色,不会偏黄。但汪湖茶叶会偏黄,与金竹山不同,它属于岩石里长的茶,它的芽很短,很早就舒展了。

潘齐顺现在的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山茶园

婺源属于岩石层,它的茶很绿,但硬邦邦的,没有浮梁茶柔软。

浮梁西区茶,它的黄土泥酸性重,茶多酚比较充足,但海拔比东区低,它有自己的特色。

那些野放的茶,我们看不见芽在长,但采摘后做起茶来都是芽。

所有地理的原因、管理的原因,在鲜叶中全有表现。如果做高山茶,掺和了不好的鲜叶,肯定做不好高山茶,毕竟茶叶发酵会决定转化成什么味道,平地茶转化最多产生很多的糖果,它的芳香没有了,很多野生高山茶的木质香、兰花香,是低端茶产生不了的香气。

他相信,茶是自然的产物,环境和物候会决定茶叶的味道。高山茶、云雾茶,正是吸收了日月的精华、环境的精华。

好山好水好茶金竹山梯田

所以做茶不能做表面文章,再好的茶做出来,还是要测评是否正宗。

潘齐顺常说,茶谁都会做,制茶的工序都差不多,每个过程谁都懂,但是细节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控的,好茶与坏茶有很多决定因素,像师傅的心情、天气、采摘地,是“天时地利人和”,包括茶师的环境。

茶里的习性、成分需要茶师掌控,特别是红茶,主要讲经验、发酵度,有很多工艺上的细节和反复,要耐得住寂寞;还像做房子,夯实基础,如果墙角打的不好,想做五层六层房子是做不上去的。

有时人们常把问题归结到发酵上,“打个比方,我的茶发酵好了,你的发酵不好,你就讲我明天再加时间发酵,这个是没用的,为什么呢?你固定停留在一个问题和时间点上,没发酵不是单纯加时间的问题,发酵前揉捻以破坏茶叶的细胞,也要考虑茶的细胞还没破碎,不是没到时间不发酵,而是没揉够茶叶怎么会发酵呢?”他建议与其乱加发酵时间,倒不如去发现那种发酵不全的特点,这时茶的“青味”虽比较重,但作为一个干茶,它第二年、第三年在慢慢没有水气的情况下还会有一个慢慢的转变。

做茶要追根溯源,把所有的线索和指标串联起来,而不是停止在问题发生的地方环节、节点。

前面说到的揉捻不到位,特别是要保证茶形完整的揉捻过程中,应多考虑茶叶没有发青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受力?追溯上去就是萎凋的问题,鲜叶没有柔软,强行揉捻就会破碎。很多过程是反复再反复的,轻揉慢捻,到了一定时候茶叶就劲道、受力了,做出来的茶才会成条成形有峰头。所谓“看茶制茶”,如果跟着标准的框架走是不会出错,但更注重细节,成茶能达到色与泽同步、形与味同芳,潘齐顺说:“我们浮梁茶内质好,讲究形、色、嗅,色泽与味道是同步的,越好看越好喝。”

和茶叶品种也有关系。既然追踪到萎凋,还是要有品种概念,因为茶叶品种有的茶多酚多、有的含水量高,需要辨别。

比如潘齐顺萎凋茶叶一般在三个小时,但会根据高山、低山、品种决定时间和发酵温度。

对待高山茶和低山茶的发酵,生长气候不同,温度、时长和工艺也不同。如果常规的发酵温度在36度,高山茶发酵温度就要低一点,因为高山茶和皮肤一样,它很嫩,经不起高温,会坏叶。他形象地描述:“鲜叶萎凋脱水,是慢慢让它脱、自然地让它脱,不是很强劲地把它脱出来。就像我们拿片叶子使劲的晒,它边上就会发红,它水分没出来,只是边上走水走没了。萎凋脱水就像在倒述茶叶吸收水分的过程,水分要从经脉慢慢输送到根部,慢慢出来。”

当然,制茶工艺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步都相辅相成。比方萎凋脱水是为了下一步的揉捻、为了下一步的口感,这个阶段需要多少温度、多长时间,书面上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值,并非所有茶叶都去生搬硬套这个标准,“像平地茶在日晒的情况下用36度发酵,那也是错误的,这种茶要加温加度,因为它从小就在高温环境下成长,就跟我们人的习性是一样的。还有我们的槠叶齐和白茶,白茶它毫比较重,这种茶它脱水过重,全部是毫会很难看、会糊,这种茶就要保住它的脱水度。”

说话很直的潘齐顺老拿他自己打比方,说他追求做好茶,但作为做茶师傅也不是一年到头都做的好茶。比如心情不好会影响茶叶好坏;发酵时,如果性子急碰上有事,在茶叶发酵度还没到就去烘焙,也肯定影响茶叶口感。他说:“作为一个制茶师傅,要求把控力很强,最起码使茶的味道达到一定的标准,你用心就可以悟的进去。”

去过那么多地方,潘齐顺最喜欢的还是家乡浮梁,他说浮梁茶传承大家的合力,是整个浮梁的传承,有每一位茶人的努力。

在“桃源”,他与老总曹社华一起,坚持发现本地茶树种、坚持在米海拔以上的高山开垦自有基地茶园,因为心疼浮梁茶的秀气,想喝到纯天然、零污染的茶。

注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以工匠的姿态记录手工以陶瓷的名义丰富世界

景德镇本土内容供应商

江西老茂观察新媒体运营有限公司

荣誉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景派春茶记middot桃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