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320/4594530.html人终有一死。有的人想长生不老,有的人却能直面死亡。秦始皇派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因实在找不到,遂一去不返,始有了日本。汉武帝一生都在找寻长生不老药,重用了许多方士,也杀了一些方士,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方士,但不死灵药终于没有得到。直到晚年才醒悟:“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唐太宗李世民年轻时雄视古今、意气风发,曾嘲笑寻求长生的秦皇汉武,最后却晚节不保,重蹈他们的覆辙,因服天竺长生仙丹而暴亡。除李世民外,唐朝还有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几位皇帝也因服食丹药中毒而亡。正如杜牧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悲,可叹!相比这些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普通人对待死亡这件事就豁达很多。人死之后的归宿,或坟、或墓、或陵。《礼记·檀弓》中记载:“土之高者谓之坟”,即高出地面的土堆就叫做坟。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墓”,从字形上来看的话,墓字是上‘莫’,下‘土’,这里的莫,意为黄昏,夕阳西下的意思。因此将二者联合起来就是:在黄昏时期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坟包,即所谓的“墓而不坟”。简单区分就是“坟”有土包,高于地面,而“墓”则没有土包,是平的。至于“陵”就比较好理解了,它专指的是帝王、诸侯的陵墓。比如我们熟知的“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等。所以,从规模上来说,陵大于墓,墓大于坟。皇帝自不必说,一般在其即位时,即举全国之力着手准备修建陵寝。家境好一些的大户人家,达官贵人、公子王孙死后就埋葬于规模较大的墓里。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留传下来的是这些规模稍大一些的陵墓。后人在埋葬死者时,一般会将死者生平事迹刻在石上,埋于坟前或墓中,这便是墓志铭。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墓志大多都是请有文采之人来写,当然了,这需要给受托之人一笔润笔费。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邕曾经靠给别人写墓碑,累积了大量财富。大文豪韩愈也经常给别人写墓志铭赚钱,他一生留下来多块墓志。诗圣杜甫在耒阳去世后,草草下葬。数十年后,才由他的孙子迁葬于首阳山下,下葬之时,正是元稹写了那篇著名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始将杜甫开始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说,杜甫的后世走红,跟元稹的大力推广有很大关系。元稹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让家人请好友白居易撰写墓志,并送上70万贯酬金作为辛苦费,堪称史上最贵的润笔费了。白居易生前非常喜欢李商隐,感叹来世一定要做李商隐的儿子。白居易去世后,其家人请李商隐给白居易写墓志,李商隐当然义不容辞,欣然应答,操笔而就。以上,墓志铭都是请别人来写,其实,还有一种,墓志铭也可以是自己生前写好,即自撰墓志铭。是的,你没有看错,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将墓志铭写好了。这得是多么有趣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唐朝历史上,还真的不乏这样的人。白居易、杜牧都曾自撰墓志铭,但要数自撰墓志铭的鼻祖,写得最有特色的当属初唐第一诗人——王绩。王绩,你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如果说起另一个人,你肯定认识,王勃。我们知道,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一篇《滕王阁序》名传天下。有个成语,你也许听过——河汾门下。隋末大儒王通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薛收、温大雅、温彦博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河汾门下”后用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即是王通。而王勃正是王通的孙子。王绩呢,是王通的弟弟。所以,王勃得管王绩叫一声叔爷爷。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满身才华而得不到施展,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隐居时他常以琴酒诗歌自娱。一首《野望》被收录进中学课本。在王绩生活的那个年代,律诗还没有正式的定型,可是他却写出了格律完整《野望》,被认为是唐诗五律的奠基人,《唐才子传》中将他排在第一位。王绩这个人很有个性,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唐贞观十八年(6年),王绩病卒于家中。王绩是陶渊明的超级粉丝,与陶渊明的《自祭文》一样,王绩生前已自己写好墓志铭,并嘱家人薄葬。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是如何总结自己的一生、直面自己的内心的。一、王绩《自撰墓志铭》《自撰墓志铭》王绩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於已,无功於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於是退归,以酒德游於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二、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白居易在其67岁的时候,他的生前好友元稹已经去世,考虑到自己的时日已不多,于是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醉吟先生墓志铭》白居易先生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也,秦将武安君起之后。高祖讳志善,尚衣奉御。曾祖讳温,检校都官郎中。王父讳鍠。侍御史、河南府巩县令。先大父讳季庚,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先大父夫人陈氏,赠颍川郡太夫人,妻杨氏,弘农郡君。兄幼文。皇浮梁县主簿。弟行简,皇尚书膳部郎中。一女,适监察御史谈弘。三侄:长曰味道,庐州巢县丞;次曰景回,淄州司兵参军;次曰晦之,举进士。乐天无子,以侄孙阿新为之后。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登进士、拔萃、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前后著文集七十卷,合三千七百二十首,传于家。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合一千一百三十门,时人目为《白氏六帖》,行于世。凡平生所慕所感,所行所丧,所经所遇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开卷而尽可知也,故不备书。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东廓宅。以会昌六年月日,终于东都履道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以某年月日,葬于华州下邽县临津里北原,祔侍御、仆射二先茔也。启手足之夕,语其妻与侄曰: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于世,无益于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簿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于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语讫命笔,自铭其墓云: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形屡迁。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三、杜牧《自撰墓志铭》公元年,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留下十之二三。《自撰墓志铭》杜牧牧字牧之。曾祖某,河西陇右节度使;祖某,司徒、平章事、岐国公,赠太师;考某,驾部员外,累赠礼部尚书。牧进士及第,制策登科,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江西团练巡官,转监察御史里行、御史淮南节度掌书记,拜真监察,分司东都。以弟病去官,授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出守黄、池、睦三州,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以弟病,乞守湖州,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周岁,拜中书舍人。牧平生好读书,为文亦不由人。曹公曰:“吾读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深矣。”因注其书十三篇,乃曰:“上穷天时,下极人事,无以加也,后当有知之者。”去岁七月十日,在吴兴,梦人告曰:“尔当作小行郎。”复问其次,曰:“礼部考功,为小行矣。”言其终典耳。今岁九月十九日归,夜困,亥初就枕寝,得被势久,酣而不梦,有人朗告曰:“尔改名毕。”十月二日,奴顺来言“炊将熟甑裂。”予曰:“皆不祥也。”十一月十日,梦书片纸“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傍有人曰:“空谷,非也,过隙也。”予生于角,星昴毕于角为第八宫,曰病厄宫,亦曰八杀宫,土星在焉,火星继木。星工杨晞曰:“木在张于角为第十一福德宫,木为福德大君子,救于其旁,无虞也。”予曰:“自湖守不周岁,迁舍人,木还福于角足矣,土火还死于角,宜哉!”复自视其形,视流而疾,鼻折山根,年五十,斯寿矣。某月某日,终于安仁里。妻河东裴氏,朗州刺史偃之女,先某若干时卒。长男曰曹师,年十六;次曰祝柅,年十二。别生二男,曰兰、曰兴,一女曰真,皆幼。以某月日,葬于少陵司马村先茔。铭曰:后魏太尉颙,封平安公,及予九世,皆葬少陵。嗟尔小子,亦克厥终,安于尔宫。四、启功《自撰墓志铭》不只古人,我们现代人也有在生前就撰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年,启功66岁时,妻子、母亲和恩师已经先后离他而去,回想半世艰辛岁月,启功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自撰墓志铭》。《自撰墓志铭》启功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以上四篇《自撰墓志铭》各有特点。王绩:文字不多,文辞也非常简单,一位简傲、洒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白居易:中规中矩,基本上按照墓志铭的常规套路来写,实际上白居易的这篇墓志铭完全是为了宣扬他的另一幅作品《醉吟先生传》,在那篇文章里,你更能深刻体会到白居易的诗酒度日,尽醉长吟,旷达之中隐含避世之无奈心情。杜牧:我们可以看到他浓缩在"史笔"下的生命曲线和隐藏在"史笔"后的灵魂本真以及省己察故的精神品格,从而看到杜牧无法安顿的生命及其生命突围。启功:这首《墓志铭》诗不诗,词不词,是一顺口溜,风格谑调,该《墓志铭》之妙,不仅在于仅用了72个字就把自己的一生来个盖棺论定,且其模样长相音容笑貌乃至当前状况一股脑儿跃然纸上,更令人称绝的是,它所透露出的那种潇洒、旷达的气韵令当今的现代人们脊背发冷,顿足自省,这正是他参透几十年苦辣酸甜的感受。今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小雪时节,流传最广的那首诗词,当属白居易的《问刘十九》。《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公生前那么好酒,不知今天是否有人携酒到白公墓前祭奠。往期文章:《滕王阁序》里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一)——徐儒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里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里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滕王阁序》里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四)——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诗说唐朝》初唐篇(一):唐太宗盛赞的“五绝”名臣——虞世南《诗说唐朝》初唐篇(九):诗坛的定义哥——李峤您的每个点赞与在看,都是对我最大的喜欢!转发朋友圈,让您的朋友也拥有有趣的灵魂!小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