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醉美景婺黄中国江西网
TUhjnbcbe - 2023/5/21 19:39:00

4月10日,俯瞰景婺黄高速。

4月9日,景德镇陶溪川集市云集了众多“景漂”青年。

4月13日,婺源骑行俱乐部车友正在一边骑行一边直播。(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劼摄)

吴强本报记者余红举

景婺黄高速公路,由景德镇至婺源(塔岭)高速公路和白沙关至婺源高速公路所组成,总长.公里,呈Y字形。

要说景婺黄高速的美,她美在外表——将“千年瓷都”景德镇、“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黄山等串成一线,穿行在青山绿水之间,自然美景一览无遗;盘旋在古韵遗风之中,人文遗址目不暇接,如诗如画。

要说景婺黄高速的美,她美在内涵——极大打破了沿线发展的瓶颈,大大缩短了相互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赣浙皖高速旅游长廊,做旺了人气、做大了名气、做足了财气,沿途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乡村振兴渐行渐近。

胜日寻芳景婺黄,白墙黛瓦百花香。这条横贯东西的大通道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醉美!

不事雕琢山水相依

4月上旬,春暖花开时节,记者驱车行驶在景婺黄高速,满目葱茏苍翠,草绿花红,美不胜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西、安徽、浙江三省高速互通之间,有一座詹天佑主题公园,昂首阔步、气宇非凡的詹天佑全身人物铜像矗立于山坡上,俯瞰着美丽的景婺黄高速和南来北往的车辆。

“年,景婺黄高速获得了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詹天佑土木工程奖,这是对这位中国现代交通先驱最好的纪念。”省交通投资集团景德镇管理中心总经理陶光辉说。

景婺黄高速是全国首批生态环保典型示范高速公路。事实上,早在年建设伊始,“多保护、少破坏、不留伤痕”,就成了景婺黄高速筑路标准。

正因如此,如今行驶在景婺黄高速上,时而绕过一个村庄,时而绕过几棵古樟树,沿途几乎看不到“雕琢”的痕迹,一个山环着一个水面,一个水面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有一座小桥,一座小桥为一幅景色,奇峰、怪石、古树、飞瀑、驿道,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而这条景婺黄高速仿佛从自然界“长”出来一样,与周边优良的生态相融洽、相吻合。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做到了“三个不砍或少砍”,即不砍或少砍古树、名贵珍稀树和主干树;做好“五个隐蔽”,即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拌和场以及建筑垃圾场尽量选在隐蔽的场所,在工程结束时做好植被恢复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为古村让路,为古树让路,为鸟类让路,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为了保护江湾互通的樟树群,设计施工人员费尽心思,想尽方案,最后采取将樟树群圈在互通内;为了给鸳鸯和世界濒危鸟类黄喉噪鹛一个安稳的家,高速公路设计时避开了它们的栖息地及繁殖地,工程造价由此增加万元;为了保护婺源晓起村的77株百年古樟树和30余株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设计方案多次更改,最终沿着河道,架起了两座高架桥,从而使古树没有一棵遭到破坏;为了减小对沿线河流——段薪河的破坏、影响,施工方对路线走向进行了调整,由跨河15次减为跨河8次。正是这一个个环保举措的实行,才有了今天景婺黄高速车在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卷。

难怪家在安徽省黄山市,因喜欢陶艺而在景德镇开了工作室的方雨赞叹道:“每次从景德镇开车回黄山,行驶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我都觉得是和自然界不同景观的一次心灵对话。路两边的风景,让我寻找到创作的灵感。”的确如此,方雨作品深深打上了生态烙印——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借古开今人文通道

“书乡”婺源,是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在婺源寻访,就像进入了久违的历史时空。这里文才辈出,代有名家。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人、仕宦人,历代文人著作部,其中部收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尚书第”“天官上卿第”“司马第”……一幢幢明清古建筑印证着村庄昔日的繁华,一座座沿用至今的古桥讲述着徽商的创业历程,一块块精美的木雕折射出闪光的智慧。

被称为“中国民宿之乡”的思口镇,在历史上是徽商重镇,目前留存各类徽派古宅余栋。这些古宅体量巨大、风格独特,是思口镇民宿的主体。思口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俞华辉介绍,年起,思口旅游从观光游走向度假游、从风光吸引走向文化吸引,全镇已建成民宿33家,初步形成了“留人”产业集聚效益。

在思口镇思溪延村,已有多年历史的“福绥堂”老宅,被鉴定为D级危房。年,当地村民方秀瑛两姐妹投入多万元,历时一年修缮打造出了“将军府”民宿。“民宿有13间房,旺季价格每晚元。3月赏花季,春节后就预订满了。”方秀瑛说,“合理开发古建筑做民宿,也让老宅得到了有效保护。”

浮梁县的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景德镇东收费站位于浮梁县湘湖镇,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东大门。年6月9日,景德镇东收费站旧貌换新颜,整体以清代徽派建筑风格设计,共设有4进7出11个出入口,通行能力较原有老站提高了近3倍。

湘湖镇进坑村,因完整保存了宋代制瓷的生产体系、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优质瓷石出产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有着“瓷都摇篮、山水桃源”和“中国最美窑址”的美誉。如今,进坑村被纳入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规划建设为“国家陶瓷历史文化公园”。

“‘进坑’,可不是‘进入坑里’的意思,而是‘进入宝藏’的意思。”进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华说,景婺黄高速开通后,这些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古村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景婺黄高速已然成为人们探寻人文历史的时光通道。

在景北收费站,收费员将历史悠久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引入该站,并将这种美的体验渗透到工作当中,传播给司乘人员,把瓷都文化传向社会。

景德镇市有不可移动文物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处,其中包括御窑厂等处老窑址、处老街区以及“十大瓷厂”老厂房等陶瓷遗迹遗存。“90后”潘远东大学毕业后来到景德镇创业。他喜欢这里的山水清幽,更喜欢整座城市犹如博物馆的古朴。“景德镇到处都是遗迹,历史的底色风韵犹存。”潘远东说。而今的景德镇,正在积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培育陶瓷文化产业新业态,让潘远东们大展拳脚。

 民富业兴康庄大道

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沿线高速发展的机遇。景婺黄高速既是一条旅游大通道,又是一条经济快速路。

景婺黄高速辐射半径公里内,拥有众多生态旅游区。它的建设开通,极大改善了赣北旅游大通道的瓶颈状况。依靠交通网络带来的便捷优势,婺源全域打造“交通+生态+旅游”工程,让百姓搭上顺风车,带动全县70%以上的人口吃上了旅游饭。

篁岭村就依靠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的晒秋民俗,闯出了乡村旅游的新路子。“景区一年收入超过1.2亿元。”篁岭景区总经理张宁说,景区务工人员有七成以上是周边的村民。以篁岭晒秋美宿为主的业态模式让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带着山脚下村民共吃旅游饭。自篁岭景区年开始运营以来,周边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元增长到现在超过4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6年景婺黄(常)高速公路通车,婺源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4A级景区数量稳居全国县级之首。”婺源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道,赋春高速路口自6年建成后,给该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镇6年财政收入为.25万元,年已经达到.9万元,增长%。如今,赋春镇已打造鸳鸯湖、严田古樟风景区和源头古村等国家4A级景区3个,旅游业从原先每年接待20万人次增长至每年接待万人次,增长%。

认识景德镇,从城市大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始。景德镇有东南西北四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近几年经过改扩建,成了富有瓷都文化特色的城市大门。游客称赞道,看到大门,不用看站名,就知道到了景德镇。

踏入景德镇,一种端庄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到处流淌着瓷之韵味。明、清两代御用瓷器专门制造场所“御窑厂”,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从国营老瓷厂到创意文化街区“陶溪川”,以瓷为媒,景德镇正以澎湃的活力和包容的胸怀,为四方来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是歌手、是设计师、是陶瓷艺人,在这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追梦故事。

悠久的制瓷历史和丰富的陶瓷遗存,是景德镇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财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获批和建设,让千年古镇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年,景德镇地区的旅游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26.3%、29.9%。仅在年春节期间,景德镇旅游总收入达到13.43亿元,共接待游客.1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游客是通过景婺黄高速慕名而来。

“没有景婺黄高速,我们的茶产业梦想不可能实现,也不会有‘昌南雨针’这一品牌。”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青说,他们茶园生产的茶叶按照欧盟标准生产,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地区,逐渐形成了品牌。

据胡益青介绍,景婺黄高速开通前,茶叶运输到杭州口岸再到装专柜上船,整个过程至少3天时间。景婺黄高速开通后,茶叶直接在浮梁装上集装箱专柜,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和减少了装卸成本,整个过程1天就够了。

“景婺黄高速建成通车后,成为赣北出省的主通道,对进一步加强我省与长三角的对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以高速公路出口至城区连接线主轴为依托的各类生态园区、企业的催生,形成了一个新型生态经济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省交通投资集团运营管理部部长刘韬说。

记者手记

人们常说,记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往现场的路上。作为一名老记,奔波在路上的机会很多,这也让我见识了很多高速公路,如果说印象最深的,非景婺黄高速莫属。

印象最深莫过于沿途的生态保护。为了不破坏沿途景点与自然风光,景婺黄高速摒弃了高速公路“越直越好’的传统观念,大胆采用S形穿越于山水之间的方法修路,并有效避让了多处古樟群、古村落,对其中无法避让的77棵古樟和30多棵红豆杉等保护树种,则一一实行先移栽、后施工。

印象最深莫过于沿途的最美风景。4月,奔驰在这条生态路上,浓浓的绿意在车窗外飞驰而过,让人不由惊叹,最美风景在路上。景婺黄高速将景德镇、浮梁、婺源的地理人文、自然风光连成一片,车似画中行,处处是风景,为沿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装上了奔跑的轮子。

印象最深莫过于沿途的发展生机。一业带动百业兴,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景婺黄高速使得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浮梁县严台村村民江坤圣,每年要在浙江、安徽往来多趟,将自家的绿茶销往全国各地;在景德镇市,高速公路让陶瓷一天之内即可踏上“海上丝绸之路”出口世界各地……

在景婺黄高速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画出了相似的轨迹。这条交通要道,不仅联通景婺黄三地的绿水青山,更联通起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蓝图。连续数日的采访,沿途能看到越来越多乡村“卖风景”,以及吃旅游饭的群众,他们虽然忙碌着,但笑意盈于眼角眉梢,住在美景中、过上好日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专家点评

“要想富,先修路”是硬道理,在景德镇、婺源等区域更体现得淋漓尽致。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优越的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落后的交通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景婺黄高速建成通车后,交通得到了改善,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事实上,像景婺黄高速公路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省内许多旅游目的地有着丰富旅游资源,而交通不便却让当地百姓捧着“金饭碗”过苦日子。如今,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省交通运输状况,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沿线旅游经济等多种经济类型的发展,带动了游客人数显著增长。

现在的景婺黄高速,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大动脉,而且是知名的“高速旅游长廊”,将沿线旅游资源紧密串联在一起。早看千年瓷都、午到婺源赏花海、晚上便能一览黄山美景,游客节省了大量路途上的时间,可以更从容、更深入地在景区休闲,旅游体验感越来越好。

同时,诸多像景婺黄高速公路一样的风景线,正源源不断为旅游目的地输送游客,也带来新的发展理念,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他们留在家乡,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出份力,共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展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窗口。可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直接且深刻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等交通的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络也将助力其越走越好。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国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醉美景婺黄中国江西网